這是物理學中最具爭議的觀測之一。但是,對於銀河系中心神秘的高能光子過量現象,可能已經出現瞭解釋。最新的分析表明,該訊號可能來自暗物質粒子,其質量恰好適合在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中顯現。
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位於瑞士日內瓦附近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粒子物理實驗室,計劃在為期兩年的停機後,於今年夏天重啟質子對撞(參見“LHC 2.0:宇宙新視野”)。那裡的物理學家已告訴《自然》雜誌,他們現在計劃將尋找這種粒子作為對撞機第二次執行的首要目標。
如果成功探測到,將能解決銀河系 γ 射線源的問題。同時,它還將揭示暗物質的本質,這種隱形的物質被認為構成了宇宙物質的約 85%,並將成為長期以來人們尋求的超對稱性的證據,超對稱性是擴充套件當前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宏大途徑。
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的未來。
“這很可能迄今為止提出的對銀河系中心最 promising 的單一解釋,”伊利諾伊州巴達維亞的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Fermilab)的 Dan Hooper 說,儘管他補充說,“還有很多其他的解釋也緊隨其後”。
2009 年,Hooper 和當時紐約大學的研究生 Lisa Goodenough 在 NASA 的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的資料中首次發現了該訊號。他們提出,這個峰值是暗物質的特徵。兩個碰撞的暗物質粒子會像普通物質與反物質一樣相互湮滅。湮滅會產生一系列壽命短暫的粒子,最終產生 γ 射線。
但是,這種被其支持者稱為 hooperon 或 gooperon 的提議粒子,很快就遇到了物理學家最喜歡的超對稱性版本的問題。儘管最小超對稱標準模型(MSSM)允許暗物質粒子的質量估計與 hooperon 相當——約為 25–30 千兆電子伏特(1 GeV 大約是一個質子的質量)——但多項實驗表明,粒子必須更重。為了容納 hooperon,MSSM 必須進行修改,以至於許多物理學家感到不安。“這將需要一個全新的理論,”荷蘭奈梅亨拉德堡大學的粒子物理學家 Sascha Caron 說,他領導著最新計算背後的團隊。
懷疑論者認為,在費米資料中發現的 γ 射線過量現象有更平凡的解釋,例如來自中子星的輻射或來自爆炸恆星的殘骸。
但在 2014 年末,有訊息稱,與費米峰相容的暗物質粒子質量範圍的計算過於保守。費米科學團隊和其他人提供的新估計表明,已知來源產生的 γ 射線“噪聲”允許存在更重的粒子。“這種過量可以用高達 200 GeV 的粒子來解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物理學家、費米團隊的首席科學家 Simona Murgia 說。
大爆炸擬合
有了這種認識,Caron 和他的合作者重新計算了 MSSM 理論的預測,並發現了對過量現象的另一種潛在解釋——一種名為中性微子的現有暗物質候選者。中性微子的質量足夠大,不會被之前的實驗排除,但又足夠輕,有可能在 LHC 的第二次執行中產生。
Caron 的模型還對大爆炸中應該產生的暗物質數量做出了預測,這與歐洲航天局普朗克探測器對宇宙微波背景(大爆炸的遺蹟輻射)進行的最新觀測結果相符(參見 Nature http://doi.org/38k; 2014)。他說,這不可能是巧合。“我發現這非常令人驚歎。”
Caron 的團隊並不是唯一一個根據新估計重新分析費米峰的團隊。費米實驗室物理學家 Patrick Fox 和他的同事去年 11 月進行的類似但不太詳細的計算也表明,中性微子可能是費米 γ 射線的潛在原因。斯德哥爾摩北歐理論物理研究所 Nordita 主任 Katherine Freese 說,她和她的合作者計算出,這種過量現象可能是由一種暗物質引起的,這種暗物質在不太流行的超對稱性理論中出現。
解決方案可能近在咫尺。在大型強子對撞機 (LHC) 中產生中性微子之外,中性微子也可能在下一代地下實驗的探測範圍內,這些實驗試圖捕獲恰好飛過地球的暗物質粒子,CMS 的物理學家 Albert De Roeck 說,CMS 是兩個將尋找暗物質的 LHC 探測器之一。他說,如果這種粒子確實是 γ 射線的成因,“那麼暗物質訊號似乎應該很快就會被觀測到”。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 2015 年 5 月 5 日首次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