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議定書》的未來存疑,坎昆氣候談判進入最後一天

談判代表和分析人士表示,如果無法達成妥協,碳市場將步履蹣跚,而尋求更廣泛的全球氣候條約的努力可能會付諸東流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我們的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以支援我們。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墨西哥坎昆——在聯合國氣候談判的最後 24 小時內,仍有幾個僵局需要打破,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是《京都議定書》的未來。

來自近 200 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在週五黎明時分迎接曙光,但仍在一系列問題上陷入僵局,關於日本、俄羅斯和加拿大是否會承諾在 2012 年後制定新的排放目標的僵局,似乎正將聯合國程序推向懸崖邊緣。談判代表和分析人士表示,如果無法達成妥協,碳市場將步履蹣跚,而尋求更廣泛的全球氣候條約的努力可能會付諸東流。

“如果他們拿不到[《京都議定書》],那麼一切都會崩潰,”小島嶼國家集團的科學顧問阿爾伯特·賓格說。

巴西談判代表塞爾吉奧·塞拉說:“今天至關重要。如果我們今天沒有達成協議,我認為這將很困難。我不能說我們會失敗,因為明天可能會發生奇蹟。”

京都的僵局已經醞釀了一段時間。但日本在本尤卡坦半島度假小鎮談判的第一天就將這個問題擺到了檯面上,它明確表示不會在 2012 年的第二階段條約中提交新的溫室氣體排放目標。

據日本媒體報道和該國一位代表向“氣候新聞”證實,截至週五晚些時候,包括墨西哥總統費利佩·卡爾德隆在內的至少 20 位領導人曾試圖給日本首相菅直人打電話,懇求他軟化該國立場。據報道,菅直人太忙沒時間接電話,這表明他的首席談判代表擁有完全的權力。

儘管如此,美國氣候變化問題副特使喬納森·珀欣以及其他談判代表和部長表示,他們仍然樂觀地認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6屆締約方會議(COP)的最後 24 小時將會達成協議。

“總有妥協的餘地。我們只是需要找到它,”珀欣在匆忙趕去開會時說。

紐西蘭前首席談判代表、現任全球談判中《京都議定書》部分副主席的阿德里安·梅西表示,儘管場面緊張,但氣候談判仍遵循著一條老路。

“現在他們正處於締約方會議的通常位置。我們正處於危機後的即時階段。只有現在人們才準備好妥協,”他說,並補充說,“大多數人希望維護多邊體系。”

事實上,“妥協”一直是舉行會談的這個海濱大型度假村的關鍵詞。到週四下午,隨著更多部長的到來以及人們越來越感覺到某些僵局只能透過政治領導人來打破,為期兩週的談判的馬納納節奏明顯加快。

腳踏車穿梭外交
一整天,部長和代表們在豪華的月亮宮酒店和附近的會議廳之間來回奔波,參加新聞釋出會、全體會議和工作組會議。歐盟氣候專員康妮·赫澤高騎著為與會者提供的腳踏車,在廣闊的酒店場地內飛速穿梭,前往代表團辦公室。女演員達麗爾·漢納也到場懇求美國特使託德·斯特恩“把它完成”。

這位環保活動家、《銀翼殺手》和《華爾街》的明星,在過去的 20 年裡一直住在她位於落基山脈的家中,她表示,她對她所看到的全球氣候談判的“撲克遊戲”感到沮喪。

“看到缺乏行動真是令人難以置信地沮喪,”她在等待與美國特使託德·斯特恩會面時說。在被介紹給環境部長賈伊拉姆·拉梅什時,漢納很快對拉梅什關於他希望談判代表能夠儘快“結束”氣候協議的評論做出了反應。“讓它煥發活力,”這位女演員懇求道。

但儘管如此忙碌,這一天結束時幾乎與開始時一樣。各國在幫助弱勢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技術發展和保護熱帶森林的基金方面即將達成協議。但美國和新興大國(尤其是中國)之間的首要問題仍未解決。

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的傑克·施密特說,在技術方面,各國正在努力建立中心或網路(可能每個大陸一個),這將有助於發展中國家弄清楚如何使用低碳技術代替化石燃料並承擔這樣做的成本。保護智慧財產權仍然是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主要問題,但施密特表示,他認為這個問題將被推遲到以後解決。

施密特說:“解決智慧財產權問題的唯一方法是不解決它,”他預測這個問題上的文字要麼不存在,要麼含糊不清。

在融資方面,“綠色基金”的建立取決於美國的某些底線立場,即董事會至少應由一半的捐助國組成,並將世界銀行確定為受託人。這些談判引起了對美國的強烈不滿,代表們表示,美國一直在抵制為弱勢國家提供長期資金應是“新的和額外的”的措辭,並且在透明度條款上退縮。

美中爭端可能阻礙其他國家
不過,除非美國和中國解決他們之間的爭端,否則這些問題以及其他諸如保護森林的問題都無法得到解決。爭論的焦點在於發展中國家降低排放的努力應有多透明,以及它們是否允許對這些努力進行國際分析。

到週四晚些時候,本週早些時候提出了一項獲得廣泛支援的妥協方案的拉梅什表示,一項關於透明度的協議正在制定中。

“這不是一個神學問題。這是一個修飾和勾勒的問題,”他說。

另一方面,《京都議定書》“更像是一個癥結所在,”拉梅什說。

截至週四晚上,日本環境省國際戰略主管表示,該國反對僅要求工業化國家減排的 1997 年條約的立場沒有改變。該條約的第一個五年階段將於 2012 年結束。該條約本身會自動延續,但各國必須決定是否提交新的排放目標。

日本不會,而到週四晚上,俄羅斯似乎也很有可能發表類似的宣告。發展中國家還表示,他們擔心加拿大是否會堅持《京都議定書》。

綠色和平中國組織的楊愛倫表示,僵局將使各國面臨兩種選擇:批准淡化的措辭,以保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機制繼續運轉;或者承認各國未能找到協議。

委內瑞拉大使克勞迪婭·薩萊諾表示,這兩種選擇都不可接受。

她說:“我們不能在 12 月 12 日回到自己的國家,開啟家門,和孩子們說我們無能為力,因為它非常困難。我的女兒們在家等著我為我把她們帶到這個世界做點事情。”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新聞”。www.eenews.net,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