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羅瓦涅米—在這個國家最北端的城市之一,在當地居民稱之為異常溫和的冬季結束之際,外國大使談到他們國家希望在北極開展業務,芬蘭發言人概述了他們吸引國際資金的計劃,而企業主則為在極地北部投資提出了理由。
“北極光是當今商業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拉普蘭會議商會主席尤哈·馬基馬蒂拉在週三為外國客人舉行的晚宴上說,在他身後播放著北極光照片的幻燈片。“我們實際上可以從世界新地區的人們那裡靠北極光賺錢。”
在由拉普蘭商會主辦的為期兩天的北極商業論壇上,來自20多個國家(其中大多數不與北極圈接壤)的代表團表示,這次會議的基調反映了對經濟擴張、自然資源開採以及對強勁旅遊支出的樂觀前景的強烈渴望。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大故事。
在自稱其網站為“聖誕老人的官方故鄉”的城市舉行會議時,大多數發言人都提到了環境管理,但沒有深入探討永久凍土融化的問題,或者未來石油洩漏的額外威脅或物種的喪失。
在這兩天,基調都很樂觀。來自全球貿易和經濟大國的外交官表示,他們的政府對北極的運輸和北冰洋的重型航運越來越感興趣。
商業甜頭
德國大使多蘿西·揚內茨克-溫澤爾表示,全球在貿易、國際政治和環境維護方面的協調對於北極的未來至關重要。
她說,德國將北極八國——五個北歐國家加上加拿大、俄羅斯和美國——視為“北極政策的主要守護者”,北極國家應建立“災難應對機制”——一項應對石油洩漏和其他危機的國際計劃。
“北極發生的事情遠不止影響北極,”她說。“我們可以假設將會有新的機遇。”但她補充說,“隨著北極在戰略和地緣政治挑戰中日益增長,也出現了新的挑戰。”
在幾個歐洲國家(義大利、德國、波蘭、烏克蘭、英國等)、東亞和東南亞國家(中國、日本、韓國和越南)以及所有八個北極國家和澳大利亞的國旗後面的舞臺上踱步,荷蘭大使表示,荷蘭在北極的大部分業務都集中在沿海地區。
“我們在這裡的業務做得還不夠,”芬蘭內陸地區的大使亨克·斯瓦特託烏說。“北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區域,而且只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他說,由於氣候變化,西北航道將變得更容易航行。
他說:“當然,氣候變化也會帶來機遇”,並補充說,關於全球氣候對北極的影響,“機遇多於威脅”。
“我們正在與我們的大公司合作,”斯瓦特託烏說,他特別提到了荷蘭皇家殼牌公司,“以環境友好的方式增加在北極的化石燃料開採。”
液化天然氣的“機遇”
日本駐芬蘭大使篠田健二表示,兩國之間的“北極合作前景越來越光明”。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到日本港口的液化天然氣(LNG)透過北方海路的運輸增長“令人印象深刻”,而環抱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俄羅斯西北部的巴倫支海是一個“對各個行業具有吸引力的活躍地區”。
“現在開始積極尋找這些機會還為時不晚,”篠田說。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一月份的預測中表示,2050年的國際貨運量將是今天的4.3倍。報告稱,貨運將取代客運,成為該行業最大的碳排放源。
亞洲,尤其是中國的消費者,正在推動這種需求。
根據國際港口協會的資料,按吞吐量計算,世界上一半最繁忙的港口都在中國大陸、臺灣或香港。近年來,進出中國海岸的進出口量也成倍增加——從2003年的約41,000個20英尺標準集裝箱(TEU)飆升至2012年的150,000多個。(世界港口的航運量以TEU衡量,這是行業標準。一個20英尺的集裝箱是1 TEU,而更常見的40英尺集裝箱是2 TEU)。
北極研究所所長、海運專家馬爾特·胡姆佩特表示,航運將在該地區的未來發揮巨大作用。然而,他緩和了關於連線歐洲和亞洲、繞過俄羅斯北部的北方海路可能很快取代更成熟的航線的說法。
“我們還沒有看到真正的集裝箱船透過北極,”胡姆佩特說。他補充說,由於缺乏貨物,西行的集裝箱船在從亞洲返回歐洲時,有52%的壓載物,而且惡劣的冬季天氣會損壞電子產品等貨物。“這肯定會引起一些問題。”
相比之下,透過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的交通流量中,分別有95%和99%不是壓載物。而且,傳統的兩條運河都在擴建以適應更大的船隻——工人們正在加深蘇伊士運河並拓寬巴拿馬運河,胡姆佩特說——而北方海路可能會因冰凍條件而阻礙船舶通行。
胡姆佩特說,“總的來說”,在北極地區,“現在很難建造基礎設施。”
與下跌的俄羅斯盧布掛鉤
拉普蘭商會執行長蒂莫·勞塔約基承認,全球經濟趨勢——如油價衝擊和國內經濟放緩(受到俄羅斯盧布貶值和來自俄羅斯邊境的旅遊業放緩的阻礙)——拖累了芬蘭的商業。
勞塔約基說:“在過去的三年裡,我們已經從北極理想主義轉變為北極現實主義。”
芬蘭商會總裁兼執行長里斯託·彭蒂拉說,透過開發液化天然氣作為燃料,在瑞典採礦,在芬蘭發展旅遊業,以及利用在寒冷氣候下開展業務的“訣竅”,芬蘭及其鄰國可以為北歐地區帶來資本。
拉普蘭商會駁斥了東歐的軍事衝突和歐元區的經濟不穩定是長期擔憂。
勞塔約基在一份散發的宣告中說:“歐洲持續的金融危機和烏克蘭造成的政治緊張局勢並未影響投資潛力的發展。”
勞塔約基說:“這裡有足夠所有企業發展的空間。”但他承認,危機“顯然推遲了專案的啟動”。
拉普蘭商會稱,挪威北部、瑞典、芬蘭以及俄羅斯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斯克地區的投資目標價值為1970億歐元(2080億美元),比2014年增加了500億歐元。
芬蘭礦業協會 FinnMin 的發言人佩卡·索梅拉表示,該地區的金融不穩定損害了該行業的盈利。“我們正在遭受歐洲經濟及其發展的困擾,”索梅拉在談到芬蘭礦業公司時說。他估計,該行業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才能從這種狀況中恢復過來。
建築業處於20年來的低點
芬蘭建築工業聯合會的主任還告訴聽眾,他所在行業的業務在該國已達到 20 年來的最低點,但在其他歐盟市場上更為強勁。芬蘭 2015 年年初的同比通貨膨脹率為負 0.2,從 12 月到 1 月為負 0.7。
政府對採掘公司的批准似乎減緩了全國範圍內的採礦計劃。“當我們等待許可證時,股價總是在下跌,”加拿大礦業公司 Mawson Resources Inc. 的環境負責人諾拉·拉薩卡說。
自 1900 年以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平均每年上升 2.6%,儘管近幾十年來排放水平已顯著增加。自 1970 年代以來,北極海冰穩步退縮,一些氣候科學家預測,北極可能在未來 20 到 30 年內的夏季無冰。
根據國家冰雪資料中心 2 月份釋出的一項分析,北極海冰的範圍可能會在今年冬天達到歷史最低水平。根據 NSIDC 的資料,2 月份的冬季海冰覆蓋面積是自 1979 年開始記錄以來最小的。
當被問及如果北極融化並威脅到旅遊業,芬蘭北部和鄰近社群可能面臨的環境和金融風險時,芬蘭商會總裁兼執行長彭蒂拉表示,未來太不可預測,無法做出估計。
“這是不可能說的,”他在午餐會上告訴記者。“氣候變化可能會導致更多的降雪。在這個地區,氣候變化的結果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www.eenews.net,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