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和春天,成千上萬的瀕危欖蠵龜爬上印度東北海岸的加希爾馬塔海洋保護區海岸,在一個世界上最壯觀的現象——arribada,或集體築巢中產卵,這種現象僅發生在印度、哥斯大黎加和墨西哥。然而,在過去的這個季節,arribada並沒有在加希爾馬塔發生。
儘管海龜在往年偶爾也未能集體築巢,但保護主義者擔心這次的原因是為了新建海港而進行的疏浚。印度科學家和保護組織將部分責任歸咎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它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保護組織之一。該聯盟收取了企業資金,為港口提供諮詢,實際上是給予了港口“綠色通行證”,即使這可能意味著該築巢地的終結。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於1948年在聯合國的主持下成立,由1100個非營利組織和政府成員以及全球近11000名志願科學家組成。該聯盟總部設在日內瓦附近,致力於推動可持續發展和保護解決方案,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最著名的是,它管理著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該名錄記錄了地球上剩餘的動植物物種。2004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通過了兩項決議,以更緊密地與私營部門合作,這最終導致了圍繞印度海龜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參與港口建設的爭議。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海港的想法始於1990年代,當時印度奧里薩邦開始討論在達姆拉河口建設海港,這是擴大沿海發展的更廣泛願望的一部分。但是科學家和保護組織一直反對它,他們認為即使距離世界上最大的欖蠵龜棲息地之一加希爾馬塔15公里,港口及其交通也可能證明是災難性的。2004年,印度最高法院的一個委員會得出結論,擬議的港口地點“將嚴重影響加希爾馬塔築巢的海龜,並可能導致海灘被海洋生物遺棄。因此,有必要為該港口找到替代地點。”著名的印度科學家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成員B. C. 喬杜裡開始了對海龜的無線電遙測研究,他說加希爾馬塔築巢海灘“的侵蝕速度比以前快得多,將來甚至可能不適合海龜築巢。”
儘管存在威脅,但港口專案在2006年獲得了勢頭,當時印度企業集團塔塔幫助建立了達姆拉港口有限公司。該公司聘請了常駐馬來西亞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海洋龜專家組聯合主席尼古拉斯·皮爾徹擔任顧問。在訪問該地點後,皮爾徹致信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主席霍莉·都柏林,稱“這個港口肯定會影響海龜,這是毫無疑問的。”但他認為,透過幫助公司制定儘可能好的環境管理計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可以減輕任何影響。
今天,他的心態發生了變化。“實際上,對海龜的影響將非常小,以至於不會被注意到,”他說。“我只是不明白人們對此事如此大驚小怪,特別是沒有任何一篇科學文獻表明該港口將是一場災難。”此類資料可能來自一項新的綜合環境影響研究,但塔塔公司堅決拒絕更新其10年前的分析,批評者認為該分析嚴重不足。(該公司表示,如果港口影響到海龜,它將重新安置港口,根據皮爾徹給都柏林的信。)塔塔公司確實同意採用對海龜安全的疏浚技術和照明計劃,以避免嚴重干擾夜間築巢。
皮爾徹聲稱所有反對意見都“源於無知,並被綠色和平組織和其他組織誤導,而不是反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參與。”但印度科學家和保護主義者仍然團結一致,反對港口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角色。2008年,皮爾徹的幾位駐印度的同事和其他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成員團體致信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總幹事朱莉婭·馬頓·萊費弗爾,認為該聯盟的參與“損害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可信度和中立性”。信中指出,港口公司“正在利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所謂支援來聲稱環境影響已得到充分解決和緩解。”海洋龜專業組區域主席卡爾蒂克·香卡因這種情況辭職。“幾乎一致地,”他說,印度所有專業組成員“都反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參與該專案。”
達姆拉港只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企業爭議之一。另一起爭議發生在2007年,當時馬頓·萊費弗爾與荷蘭皇家殼牌公司簽署了一項合作協議,“以提高殼牌公司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績效”和“加強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商業和生物多樣性方面的領導能力”,正如該協議所說。該協議導致了內部紛爭,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一個委員會主席M. 塔吉·法瓦爾堅持認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不應與造成大規模環境破壞的行業合作,特別是考慮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扭轉全球變暖的任務。這場爭議導致在去年10月舉行的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提出了一項取消合同的動議。在馬頓·萊費弗爾辯稱殼牌公司可能採取法律行動後,該動議以微弱優勢失敗。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與商業界的交易不太可能放緩,但法瓦爾堅持認為,如果該聯盟想要緩解內部衝突,就必須消除利益衝突,透明度是關鍵。塔塔和殼牌可以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施加不當壓力,因為對於大型企業而言微不足道的資金對於非營利組織來說卻是鉅額資金。其他團體在一定程度上設法實現了平衡,例如科學家代表製藥公司進行臨床試驗。當成員們繼續辯論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應如何駕馭這些動盪的水域時,所有人都希望瀕危物種和生物多樣性不會付出代價。
注意:本文最初發布的標題為“環境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