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條訊息可能沒有登上您當地報紙的頭版,但密歇根州立大學國家超導迴旋加速器實驗室 (NSCL) 的研究人員最近製造出了有史以來最重的矽同位素。在將鈣離子束撞擊鎢靶後,科學家分析了反應產物,並鑑定了三個矽 44 離子,每個離子都帶有 14 個質子和 30 箇中子。(普通矽有 14 箇中子。)鑑於這種重核僅在衰變前存活了極短的時間,這項成就聽起來可能並不驚天動地,但這種核研究至關重要。研究稀有同位素的特性可以幫助天體物理學家解釋爆炸恆星中的反應是如何產生構成地球和所有其他行星的元素的。具有適當化學和放射學特性的同位素可以被納入新的癌症治療方法。更好地理解奇異原子核甚至可以解釋為什麼宇宙富含物質但幾乎沒有反物質。
在過去的幾年裡,NSCL(自 1992 年以來我一直擔任主任)和伊利諾伊州杜佩奇縣的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求建造更強大的離子加速器,以解開原子核的秘密。 2006 年 2 月,美國能源部推遲了擬議的 10 億美元稀有同位素加速器專案,並要求物理學界考慮規劃一個更便宜的設施。去年 12 月,美國國家科學院委員會發布了一份 124 頁的報告,結論是精簡後的 5.5 億美元離子加速器仍然可以進行有價值的工作,應被視為高度優先事項。日本的科學家最近啟動了耗資 3.8 億美元的放射性同位素束工廠,德國和法國的研究人員計劃在未來四年內完成類似的設施。國家科學院的報告警告說,“未能追求這種能力不僅會導致美國失去領導地位,還可能削弱我們目前的能力,並限制未來美國核科學家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