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日本地震受損的福島第一核電站的輻射痕跡正在加州附近的藍鰭金槍魚肌肉中顯現。雖然這聽起來像個壞訊息,但輻射水平太低,不會對人類或魚類造成傷害,但又足夠高,可以幫助保護科學家追蹤和保護過度捕撈的物種。
去年春天,斯坦福大學的博士生丹·馬迪根和他的同事在聖地亞哥海岸附近捕獲的藍鰭金槍魚肉中發現了銫137和銫134的痕跡,這些魚可能是透過在日本附近攝食受汙染的浮游生物和小魚而吸收了這些物質。然後,他們設計了一種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來研究魚類的方法。銫134的半衰期為2.1年;銫137的半衰期為30.1年。科學家們計算了每條魚中兩種同位素的比率,以檢視它是否能反映出這些遷徙魚類最近到達的時間。(134與137的比率越高,表明是最近的遷徙者。)
結果與科學家對這種魚的瞭解相符:太平洋藍鰭金槍魚在日本週圍的水域產卵,並在那裡度過生命的第一年覓食,然後選擇留在原地或遷徙到加利福尼亞海岸以增加體重進行交配。馬迪根的團隊發現,所有年齡在1.6歲或以下的魚都是遷徙魚,從日本到加利福尼亞的旅程大約需要兩個月,這驗證了他們的方法。他們在3月份的《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上報告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提供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這項新技術顯示出追蹤其他太平洋遷徙物種(包括鯨魚、海龜和鯊魚)的潛力。雖然銫134的水平很快就會低到無法使用,但馬迪根的團隊已將銫水平與壽命更長的穩定同位素(如碳和氮)的水平相關聯,以便研究人員能夠將它們用作替代指標。“一種方法是有限的,另一種是無限的,”馬迪根說。“一旦你確定了這種關係,你將來就可以直接使用無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