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降生到這個光明而喧囂的世界的那一刻起,我們的感知和經驗就被銘刻在我們大腦的迴路和結構中。視覺、聽覺、味覺,以及各種各樣的個人經歷都留下了神經印記,將我們塑造成為獨一無二的個體。但可以說,這一切都始於最基本的感官:觸覺。
“觸覺是子宮內最早出現的感官,雖然遠未成熟,但它是出生時發育最強的感官,”常駐紐約布魯克林的科學作家莉迪亞·丹沃思在我們的封面故事《觸覺的社會力量》中寫道。
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熟悉傳遞疼痛、質地和溫度的觸覺神經。令人驚訝的訊息是,我們也有專門適應“社交觸控”的神經纖維,例如當我們安慰或問候彼此或擁抱孩子時所做的觸控。這些纖維針對緩慢而輕柔的撫摸(低於約五毫牛)進行了校準,並且在我們本能地輕拍的身體部位(肩膀和背部、頭頂)中大量存在。銷售人員和政治家知道如何使用社交觸控來建立信任。有趣的是,自閉症患者的這種系統可能受損。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與這種原始感覺截然相反的是來自現代技術的全新刺激世界。大眾科學-思維過去的報道曾涉及手機和電視影響認知功能的方式。在本期中,記者和前研究員西蒙·梅金認真審視了大腦訓練遊戲(例如 Lumosity 提供的遊戲)是否真的可以改善您的思維並延緩痴呆症。
技術還在阿曼達·博克斯特爾的非凡第一人稱敘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她講述了自己在滑雪事故癱瘓 18 年後,如何使用機器人外骨骼再次學會走路。在一篇配套文章《融合思想與機器》中,阿里爾·布萊徹報道了下一代外骨骼,它將具有腦機介面,可以直接與使用者的神經系統進行通訊。
這是我作為大眾科學-思維新任執行主編有幸監督的第一期。我渴望聽到您,我們的讀者,對您在這裡閱讀的故事以及您想看到的故事的看法。請透過以下電子郵件地址和社交觸控的數字版本——Facebook 找到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