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經濟論壇到世界科學圖書館到超宜居世界

主編瑪麗埃特·迪克里斯蒂娜介紹2015年1月刊《大眾科學》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當我在從迪拜飛往巴黎的航班上寫這篇文章時,我可以看到我們藍色星球在地平線上的朦朧曲線。我剛剛結束了世界經濟論壇全球議程理事會的啟動會議,我在會上擔任新興技術元理事會的副主席。我現在正前往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科學圖書館的啟動儀式,這是一個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自然教育合作建立的、為教育工作者和學生提供的免費科學資源,並獲得了羅氏公司的資助。(《大眾科學》是自然出版集團的一部分。)儘管他們使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不同的目標,但這兩項倡議都有一個更廣泛的使命:幫助改善世界狀況。

我發現自己在反思:地球並非沒有問題,但它仍然是宇宙中最宜居的地方。真的是這樣嗎?

這就是本期封面故事《比地球更好》,作者是勒內·海勒提出的有趣可能性。“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天文學家發現了超過1800顆系外行星[在我們的太陽系之外],統計資料表明,我們的星系至少還蘊藏著1000億顆系外行星,”海勒寫道。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其中一些可能是“超宜居”世界——擁有穩定的生物圈,這可能是我們在銀河系其他角落尋找外星生命的最佳目標。它們甚至可能超越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孕育生命的能力,地球擁有廣闊的沙漠、寒冷的極地地區和營養貧乏的開闊海洋。在我們星球的過去,它比今天更溫暖、更潮溼、富含氧氣,而未來將不太適合生命生存。海勒的專題報道探討了天文學家如何尋找這樣的世界以及它們可能是什麼樣的。

回到地球,您可以在1月下旬的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會議期間看到我們的2015年新興技術元理事會名單。您無需等待即可 погрузитьс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圖書館中豐富的知識資源:只需將瀏覽器指向www.unesco.org/wls。一個充滿可能性的世界在等待著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