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編輯:性別與身份認同問題

《大眾科學MIND》2016年1/2月刊內頁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是男孩還是女孩? 當談到個人身份時,性別是如此的基礎,以至於當我們得知一個新生命降臨人世時,這往往是我們首先問新手父母的問題。但正如行為科學所揭示的那樣,性別並非那個古老的問題所暗示的簡單的二元對立。從孩子的可見解剖結構來確定性別也並非易事。據估計,在美國,有 0.3% 的人感覺外在形象是一個可怕的錯誤。

在從第 26 頁開始的這篇敏感且深入報道的封面故事中,記者弗朗辛·魯索考察了最新的研究以及臨床醫生之間正在進行的關於如何最好地幫助患有性別焦慮症的兒童和青少年的辯論——專家們將性別焦慮症描述為“持續的、一貫的和持久的”感覺,即一個人的性別與出生證明上所寫的性別不符。有些孩子幾乎從他們會說話的那一刻起就表達了這種感覺。“媽媽,當我還在你的肚子裡的時候,有些事情出錯了,”一位三歲的孩子告訴魯索採訪的一位母親。

知道如何——尤其是何時——對這些年輕人進行干預是醫學界快速變化的領域,它所面臨的倫理和文化雷區甚至比變性成年人所面臨的還要多。“我發現這對於孩子們和他們的父母來說都非常痛苦,”魯索在談到她的報道經歷時說。幸運的是,她指出,“良好的未來現在是有可能實現的,特別是如果他們及早獲得幫助。”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推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 2016 年的第一期中,我們延續了《大眾科學》170 年的悠久傳統,繼續刊登由頂尖科學家撰寫的文章。在從第 36 頁開始的文章中,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S·德韋克更新了她關於“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具有影響力的研究——即認為你的智力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透過努力來發展的信念。德韋克帶領我們回顧了一系列引人入勝的最新研究,這些研究證明了個人思維模式對學生學習、組織成功甚至政治締造和平的影響。

你會對網際網路上癮嗎?那麼性、飲食或電子遊戲呢?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學家卡爾·埃裡克·費舍爾評估了關於“行為成癮”的研究,並補充了他臨床實踐中的見解。

我們當中有誰不希望為我們所做的任何工作帶來創造力呢?在他們的新書《天生創造》的節選中,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家和《大眾科學》博主斯科特·巴里·考夫曼和記者卡羅琳·格雷戈爾考察了關於驅動發明的特質、大腦化學物質和思維習慣的研究。 

克勞迪婭·瓦利斯是一位屢獲殊榮的科學記者,她的作品曾發表在《紐約時報》、《時代週刊》、《財富》《新共和》上。她曾擔任《時代週刊》的科學編輯和《大眾科學MIND》的執行編輯。

更多作者:克勞迪婭·瓦利斯
SA Mind Vol 27 Issue 1本文最初以“身份認同問題”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第 27 卷第 1 期(),第 1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116-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