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極化”到“腦霧”再到“小屁孩”,2024年度詞彙反映網路力量與危機

2024年度詞彙揭示了時代精神

Charli XCX shared her new remix album with a few hundred fans at a special event at Storm King Oct. 10.

“小屁孩 (Brat)”一詞,源自英國歌手Charli XCX六月份發行的專輯名稱,是2024年度詞彙中一個尤其短暫的流行詞。

奧爾巴尼時報聯合報/赫斯特報業集團/Getty Images

以下文章經 The ConversationThe Conversation (一家報道最新研究的線上出版物) 許可轉載。

自從 美國方言學會 在1990年的會議上評選年度詞彙以來,超過六部英語詞典每年都會選出一個年度詞或短語,旨在概括前一年的時代精神。

2003年,韋氏詞典出版社 開始頒發年度詞彙。2024年12月9日,韋氏詞典選擇“polarization(極化)”作為年度詞彙,與來自其他詞典的2024年度詞彙獲獎名單(包括“brat(小屁孩)”、“manifest(顯化)”、“demure(端莊)”、“brain rot(腦霧)”和“enshittification(垃圾化)”)並列。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以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看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年度詞彙的評選方式多種多樣。例如,今年牛津詞典的編輯允許公眾從 候選短名單 中投票選出他們最喜歡的詞。“Brain rot(腦霧)”最終勝出。

其他出版商則依賴於編輯的敏銳判斷力,並輔以受歡迎程度的衡量標準,例如特定詞彙的線上搜尋次數。

鑑於印刷參考書的銷量 急劇下降,這些年度公告提高了出版商產品的知名度。但他們的選擇也為我們瞭解時代精神提供了一個視窗。

作為一名研究 語言和傳播 的認知科學家,我從今年的獲獎詞彙中看到了數字生活影響英語語言和文化的多種方式。

成功與失誤

今年並非唯一一年幾乎所有獲獎詞彙都歸於一個單一主題之下。2020年,與疫情相關的術語——Covid(新冠)lockdown(封鎖)pandemic(大流行病)quarantine(隔離)——湧現出來。

然而,通常情況下,評選結果更加多樣化,有些選擇比其他選擇更具前瞻性和實用性。例如,2005年,《新牛津美國詞典》選擇了“podcast(播客)”——就在這種節目形式爆發式流行之前。

更常見的情況是,備受讚譽的新詞語並沒有很好地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2008年,《新牛津美國詞典》選擇了 hypermiling(節油駕駛),即為了最大限度提高燃油效率而駕駛。“Permacrisis(持久危機)”——一種持續的緊急狀態——在2022年獲得了柯林斯詞典編輯的認可。

這兩個詞在2024年都很少被使用。

“腦霧”的顯現

我已經可以預見到今年的一個選擇——“brat(小屁孩)”——將會被淘汰。

就在2024年美國大選前,柯林斯詞典 選擇“brat(小屁孩)” 作為其年度詞彙。該出版社將其定義為“以自信、獨立和享樂主義的態度為特徵”。

並非巧合的是,這也是Charli XCX在2024年6月發行的熱門專輯的名稱。7月下旬,這位 歌手發推文 稱,“kamala IS brat(卡瑪拉就是小屁孩)”,表明她支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當然,隨著哈里斯的落敗,“brat(小屁孩)”一詞也失去了一些光彩。

其他2024年度詞彙也應感謝社交媒體的普及。

11月下旬,劍橋詞典 選定“manifest(顯化)” 為年度詞彙,並將其定義為“使用諸如視覺化和肯定等方法來幫助你想象實現你想要的東西”。

這個詞在歌手 杜阿·利帕 在一次採訪中使用後開始流行。但她似乎是從 TikTok上的自助社群 中瞭解到的這個概念。

另一個顯然受益於社交媒體的詞是“demure(端莊)”,Dictionary.com於11月下旬選擇了該詞。雖然這個詞可以追溯到15世紀,但它在Jools Lebron於8月初發布的 TikTok 影片中走紅。在影片中,她將適當的工作場所行為描述為“非常端莊,非常注意分寸”。

澳大利亞麥考瑞詞典在12月初選定 “enshittification(垃圾化)” 為年度詞彙。這個詞由加拿大-英國作家科裡·多克託羅 於2022年 創造,指的是特定平臺或服務的功能或可用性逐漸下降——谷歌TikTokX約會應用 使用者對此深有體會。

牛津詞典2024年的選擇——“brain rot(腦霧)”——概括了過度使用社交媒體造成的麻木思維的影響。

該詞典編纂者將其年度詞彙定義為“一個人心理或智力狀態的假想惡化,尤其被認為是過度消費被認為是瑣碎或缺乏挑戰性的材料(現在尤其是線上內容)的結果。”

然而,“腦霧”並非新概念。在《瓦爾登湖》的結尾部分,亨利·戴維·梭羅抱怨“腦霧” “廣泛且致命地” 盛行。

數字刀鋒出鞘

韋氏詞典選擇“polarization(極化)”作為其年度詞彙。該詞典編纂者 將該術語定義為 “分裂成兩個截然相反的對立面;尤其是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一個群體或社會的觀點、信仰或利益不再沿連續統一體分佈,而是集中在相反的極端。”

在美國,政治極化有多種原因,從 不公正的選區劃分到群體內部偏見,不一而足。

但社交媒體無疑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布魯金斯學會 2021年的一項回顧指出,“科技平臺與可能導致民主價值觀和黨派暴力侵蝕的極端極化之間存在關係”。記者馬克斯·費舍爾也報道了 這些社交媒體平臺部署的演算法“引導使用者走向憤怒”的方式——針對這種現象的實驗研究 也支援了這一觀察結果。

儘管政治和社會生活日益極化,但至少詞典編纂者們已達成共識:科技巨頭正在塑造我們的生活和語言,無論好壞。

本文最初發表於 The Conversation。閱讀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