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挫折到創造力

對於某些人來說,苦難可以激發創造力的成長

“我畫畫是為了不哭泣,”藝術家保羅·克利曾經說過。這位藝術家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這使他的手變得殘疾,甚至難以握筆。然而,他卻痴迷地繪畫。他的痛苦似乎釋放出源源不斷的創造力。

系統研究表明,許多傑出的創造者——想想弗裡達·卡羅、勃朗特姐妹或斯蒂芬·霍金——都經歷了早年生活中的艱辛,例如社會排斥、父母喪失或殘疾。“創傷後成長”這一新興研究領域,現在正試圖揭示為什麼逆境和創造力有時會攜手並進,以及為什麼在艱難時期之後,有些人比其他人更能蓬勃發展。

在2013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瑪麗·福吉亞德透過要求一組成年參與者回憶他們在生活中經歷過的最 stressful 的事件來探討這些問題。大多數參與者描述了發生在他們自己或親人身上的創傷性事件,例如經歷自然災害、事故、身體或性侵犯、疾病或失去親人。參與者還完成了衡量他們參與創造性活動的程度的問卷。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 impactful 故事。


受試者傾向於報告說,他們最 traumatic 的經歷激勵他們在廣泛的領域(包括藝術和商業,以及他們的人際關係中)從事創造性行為。這種追求創造性活動的動機增強——也稱為創造性成長——預示著在 stressful 的環境之後,人們更普遍地傾向於感知生活中的新機會。在評論這些結果時,福吉亞德指出,“經歷逆境可能會使個人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以及他們在世界中的角色。”

然而,並非每個人都能從生活的檸檬中榨出檸檬汁。福吉亞德觀察到,在“對經驗的開放性”這一特定人格特質上得分較高的人,更有可能報告在創傷後出現創造性成長。那些具有這種特質的人喜歡探索他們豐富的情感、想法、白日夢和幻想的內在世界。他們通常還具備另外兩個特質:他們往往比其他人更 unconventional,並且對獨特性有更高的需求。換句話說,對經驗開放的人更有可能發現自己身處 unconventional 和具有挑戰性的境地,並從中構建意義——即使這些經歷不是他們選擇的,而是強加於他們的,就像逆境一樣。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商學院的助理教授 Sharon Kim 和她的同事在2012年的一項研究中探討了這種相關性的一個方面。他們研究了對獨特性的需求是否會在社會排斥(一種 adverse 事件)之後激發創造力。在評估了參與者對獨特性的需求之後,研究人員告訴一些受試者,他們沒有被選入某個小組,因此他們必須單獨完成一組任務。其餘的人被告知,他們將在完成相同的任務後加入他們的小組。

然後,每個人都完成了一項創造性思維測試,該測試涉及看到單詞之間不常見的聯絡。例如,他們可能會被要求找到連線“fish”、“mine”和“rush”的單詞。

* 研究人員發現,在實驗期間經歷過社會排斥的參與者在創造力測試中的表現優於那些感到自己被群體接納的參與者。與福吉亞德的發現一致,那些原本就對獨特性有很高需求的人表現出最大的進步。

當然,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 adverse 事件——無論是社會排斥還是個人悲劇的形式——可以誘發創造性行為。根據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心理學家 Ronnie Janoff-Bulman 的理論,創傷會打破人們先前對世界和自身的假設。因此,adverse 的生活事件可能不是激發創造性成長的絕對必要條件。也許任何動搖我們先前信念的經歷都能奏效。

荷蘭奈梅亨拉德堡大學的心理學家 Simone Ritter 和她的同事在2012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探討了這種可能性。該團隊讓一些參與者進入了一個違反物理定律的虛擬現實世界。例如,當人們走向放在桌子上的手提箱時,手提箱的尺寸會縮小,而當他們走開時,手提箱的尺寸會增大。太迷幻了!第二組人只是觀看了那些意外事件的電影。

研究人員發現,與僅僅觀看電影的人相比,那些在虛擬現實中體驗過奇怪事件的人在創造性認知測試中表現出更大的靈活性。他們假設,任何不尋常和意想不到的事件——無論是父母去世還是出國留學一個學期——都可以促進認知靈活性。

這對於任何希望在不必經歷創傷的情況下提高創造力的人來說都是個好訊息。顛覆你日常生活的劇本。用手給吐司塗黃油。對每個路過的人微笑。在去學校的路上太空步。當你的大腦從普通的意識中抽離出來時,你將處於更好的精神狀態來創造。

*答案是“gold”(黃金)

Scott Barry Kaufman 是一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探索人類潛能的深度。他曾在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其他地方教授關於智力、創造力和幸福感的課程。他主持《心理學》播客,並且是九本書的作者和/或編輯,包括《超越:自我實現的新科學》、《天生創造:解開創造性思維之謎》(與 Carolyn Gregoire 合著)和《天賦不足:重新定義智力》。在 http://ScottBarryKaufman.com 瞭解更多資訊。2015年,他被《商業內幕》評為“50位正在改變我們看待世界方式的開創性科學家”之一。他為《大眾科學》撰寫了廣受歡迎的“美麗心靈”部落格近十年。在 X 上關注他。

Scott Barry Kaufman 的更多文章
SA Mind Vol 25 Issue 2本文最初以“From Contretemps to Creativity”(從挫折到創造力)為標題發表於 SA Mind 第25卷第2期 (), p. 30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314-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