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來自《自然》雜誌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壓力會導致胃部緊張、咕嚕作響和不適。但鮮為人知的是,這種關係是雙向的。
過去的研究表明,有益的腸道細菌,或益生菌,可以緩解壓力和焦慮的症狀,但尚不清楚這些細菌是否會對健康動物的大腦產生影響。現在,愛爾蘭科克大學學院Alimentary Pharmabiotic中心的藥理學家約翰·克萊恩及其同事發現,益生菌對小鼠的情緒神經遞質有直接影響1。這些發現進一步支援了這樣一種觀點,即治癒精神問題的一種方法可能是透過胃。
克萊恩的研究小組給16只健康小鼠餵食了一種鼠李糖乳桿菌菌株,這種菌株存在於某些酸奶中。他們使用的劑量與據稱一罐Actimel酸奶中益生菌培養物的量大致相同。
然後,研究小組對這些小鼠以及20只餵食無菌肉湯的小鼠進行了一系列壓力測試。在迷宮中穿行時,接受益生菌的小鼠比對照組小鼠冒險進入開放空間的次數多兩倍以上,這表明它們不那麼焦慮。當被迫游泳時,餵食細菌的小鼠比餵食肉湯的小鼠更傾向於掙扎——而不是放棄。克萊恩說:“這些小鼠更放鬆”,並補充說,益生菌的效果與在小鼠身上看到的抗抑鬱藥物的效果在程度上相似。克萊恩和他的同事在本週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報告了他們的結果。
化學證實
服用益生菌的小鼠也表現出大腦化學的差異。在強迫游泳後,服用細菌的小鼠血液中的皮質酮(一種應激激素)含量約為對照組小鼠的一半。細菌似乎還導致了神經遞質GABA(γ-氨基丁酸)的大腦受體的重新分佈——這些受體與安定等抗焦慮藥物影響的受體相同——分佈模式最常見於非抑鬱動物。當研究人員切斷迷走神經——迷走神經在大腦和腸道之間的交流中很重要——時,小鼠之間的這些差異就消失了。
克萊恩說:“這不僅僅是行為,也不僅僅是大腦化學,而是整個組合。”
加拿大溫哥華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微生物學家佈雷特·芬利說:“這非常有說服力。” “如今,我們的微生物群幾乎與所有事物都有關。”
精神提升
先前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改善慢性疲勞綜合徵或腸易激綜合徵患者的情緒。而且,在今年早些時候發表的一項研究2中,一個法國研究小組表明,給予健康志願者30天含有瑞士乳桿菌和長雙歧桿菌的混合物,可以改善他們在旨在評估精神健康的一系列調查中的得分。
克萊恩過去也吃益生菌酸奶,直到他被酸奶中含有的糖量嚇退了。他說,將小鼠的結果外推到人身上是很困難的,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確定不同細菌菌株的精確效果。但是,他補充說,“如果我感到任何壓力,我不會介意服用片劑形式的益生菌”。
芬利說:“你是否應該服用益生菌來治療抑鬱症,時間會證明一切。”
本文經《自然》雜誌許可轉載。該文章於2011年8月30日首次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