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直面淡水危機”專題文章的補充,該專題文章刊登於《大眾科學》2008年8月刊。
水量充足,但並非總在需要之處
每年有11萬立方千米的降水從天而降,落到地球陸地表面,幾乎是蘇必利爾湖體積的10倍。如果水能在人們需要的時間和地點出現,這個巨大的水量足以輕鬆滿足地球上每個人的需求。但其中大部分水無法收集(上圖),其餘部分分佈不均(下圖)。
雨水都去哪兒了? 落在陸地上的降水中,超過一半永遠無法收集或儲存,因為它從地面蒸發或從植物中蒸騰;這部分被稱為綠水。其餘部分匯入所謂的藍水資源——河流、湖泊、溼地和含水層——人們可以直接利用這些資源。來自這些自由流動水體的農業灌溉是人類淡水資源的最大單一用途。城市和工業僅消耗極少量的淡水資源總量,但它們產生的強烈區域性需求往往會耗盡周圍地區的現成供應。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今日供水狀況
美洲大部分地區和歐亞大陸北部享有充足的供水。但一些地區正遭受或大或小的“物理性”缺水困擾——即需求超過當地的可用量。其他地區,包括中非、印度次大陸部分地區和東南亞,則面臨“經濟性”缺水,即缺乏技術培訓、政府不善或財政薄弱限制了獲取途徑,即使有充足的供應也無法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