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開始變得奇怪起來。當維基解密在 12 月釋出美國政府機密檔案時,它引發了多輪線上衝突。維基解密成為拒絕服務攻擊的目標,並失去了其託管和支付提供商的支援,這激發了同情者的反擊,短暫地癱瘓了萬事達卡和其他幾家公司的網站。與駭客相關的網站隨後遭到攻擊,並且湧現出聲稱託管維基解密檔案的映象站點——儘管據稱其中一些站點攜帶病毒,隨時準備接管下載副本的機器,目的不明。幾個月前,一位聯邦調查局官員表示,網際網路中斷是對美國最大的現實風險,“僅次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或在我們主要城市之一的炸彈。”
對網際網路站點和基礎設施的攻擊,以及安全資訊的洩露,構成了一個特別棘手的問題,因為通常不可能追溯攻擊的始作俑者。這種“歸因問題”非常棘手,以至於一些執法專家呼籲全面改造網際網路架構和協議,以便每個資料包都刻有其來源的身份。這個想法是為了使懲罰成為可能,從而實現威懾。不幸的是,這樣的改造也會威脅到使網際網路在技術和社會上都與眾不同的特質。
網際網路之所以能夠運作,要歸功於其眾多組成部分之間鬆散但可信賴的連線,以及新的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或新的擴充套件訪問形式的輕鬆進入和退出。行動電話的情況並非如此,電信運營商可以知道哪個電話撥打了哪個電話,以及該電話的註冊人是誰。在網際網路上建立這種程度的身份並非易事,正如我們在試圖限制匿名的專制政權中所看到的那樣。這將涉及消除免費和開放的 Wi-Fi 接入點以及其他共享連線的方式。圖書館和網咖的終端必須有經過驗證的簽到名冊。或者更糟糕的是,網際網路訪問必須以提供類似於政府頒發的駕駛執照的特殊 ID 為前提——也許以 USB 金鑰的形式。沒有金鑰,就沒有位元。可以肯定的是,這一步不會阻止想要秘密行動的罪犯和國家,但會迫使他們投入更多資金來實現今天如此自然而然的匿名性。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們其餘人付出的代價也將是高昂的。網際網路獨特的配置可能使網路攻擊易於發起,但也點燃了自由的火焰。一個又一個的壓制性國家陷入了兩難境地:一方面是透過豐富的網際網路接入實現經濟進步的希望,另一方面是害怕授權其公民自由表達自己。沒有歸因問題的網際網路將引入一個新問題:公民可能很容易因其政治活動而被識別和懲罰。
我們需要更好的網際網路安全選項。與其主要尋求自上而下的政府幹預,不如讓運營商和使用者自己參與進來。例如,網站運營商可以選擇加入“連結即映象”系統。每當他們的伺服器渲染頁面時,他們都會快取連結的內容。然後,當有人嘗試訪問該站點但無法訪問時,他或她可以返回到原始連結站點並以數字方式說:“我無法訪問您剛剛指示我訪問的連結。您介意告訴我那裡有什麼嗎?”
這種互助系統將借鑑網際網路自身發展背後的相同合作和自願本能。如果我作為網站參與,我就會知道連結到我的其他人也會映象我的材料;我們每個人都在互相幫助,不僅僅是因為這是正確的事情,而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受益,分擔攻擊風險,並在我們所有人之間緩衝其影響。這就像是網路空間的北約,只不過它將是網站而不是國家的聯盟。
互助框架還可以使網際網路在其他方面更加安全。個人電腦可以提醒其他人不要執行剛剛使其生病的程式碼,從而向其他人發出健康水平訊號。網際網路提供商還可以開發技術來驗證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並找出誤導性資料,就像維基百科志願者可以迅速採取行動來回滾每天數千次的惡意破壞行為一樣。
我們理所當然地害怕我們的網路和裝置受到攻擊——但我們不應讓這種恐懼導致我們摧毀使網際網路與眾不同的特質。我們必須變得更加投入和更加微妙——而且要儘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