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揭示“啤酒肚”恐龍

搖擺的恐手龍幾乎和霸王龍一樣大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一種大型雙足恐龍,曾經只從其長臂和一些孤立的骨骼碎片中得知,現在發現它是一種駝背、大腹便便的野獸,幾乎和霸王龍一樣大,這是新近在《自然》雜誌上描述的蒙古化石所顯示的。很少有科學家能夠從之前掌握的零星骨骼中想象出這種龐然大物獨特的特徵組合。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斯蒂芬·布魯薩特說:“對於這種恐龍來說,這是一種全新的身體結構。”

恐手龍(Deinocheirus mirificus)—— 一個希臘語和拉丁語的混合詞,意思是“不尋常的可怕的手”——的化石最早於1965年夏天在蒙古南部的戈壁沙漠被挖掘出來。除了少量的肋骨和椎骨碎片外,這些遺骸還包括一套引人注目的肩胛骨和2.4米長的前肢,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雙足動物中最長的前肢(儘管一些飛行動物,尤其是翼龍,有更長的翅膀)。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有關當今世界塑造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最終,科學家們將恐手龍歸入獸腳亞目恐龍的一個亞群,即鳥臀目恐龍(“模仿鳥類的蜥蜴”)——這使得它們與霸王龍和異特龍等兇猛的掠食者相對接近,韓國地質科學礦產資源研究所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該研究的共同作者李永南說。

近乎完整的骨骼
在過去十年對戈壁沙漠的考察中,李和他的同事們從最初發現的1965年標本附近的地點,挖掘出了另外兩個該物種的7000萬年前的化石。他指出,這些遺骸——以及一些在李和他的團隊發現化石之前被盜獵者偷走的骨骼,但後來從私人收藏中追回——約佔該生物骨骼的95%。

新發現的骨骼在幾個意想不到的方面與其他鳥臀目恐龍不同。大多數脊椎骨都有刀片狀的突出物向上延伸,作為韌帶網路的錨點,這些韌帶可能有助於支撐該生物腹部的巨大重量。研究人員估計,恐手龍長約11米,體重超過6.3噸。

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小托馬斯·霍爾茨說:“這絕對是一種不尋常的動物。”他寫了一篇附帶的新聞與觀點文章。“它比你典型的鳥臀目恐龍更有一個‘啤酒肚’,”他建議道。

沒有牙齒 恐手龍的頭骨超過一米長。雖然這種生物沒有牙齒,但它有一個角質喙,可以用來啃食嫩的植被。一個很深的下頜可能容納了一個巨大的舌頭,可以幫助從河流和湖泊底部吸取植物。儲存在化石中的胃內容物,包括魚的椎骨和鱗片,表明恐手龍也消耗了大量的水生獵物。

研究人員認為,除了寬闊的臀部和大的腳,恐手龍還有寬闊的腳趾,這有助於防止它在覓食時陷入柔軟的沉積物中。它每個腳趾的最後一根骨頭都是扁平的,並且有一個鈍的尖端,這與所有其他獸腳亞目恐龍的腳趾中看到的錐形尖端不同。

利用從化石中收集的資料,李和他的同事們製作了一個影片,展示了恐手龍可能的樣子,以及更令人有趣的是,它可能如何行走。

布魯薩特說:“這種生物不是為速度而生的。” “這很明顯。”
 

本文經授權轉載,首次發表於2014年10月22日

Sid Perkins, who writes most often about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paleontology, is based in Crossville, Tenn.

More by Sid Perkins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