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自然》雜誌
在坦尚尼亞工作的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來自兩個主要靈長類動物群體的最古老已知化石——舊大陸猴(包括狒狒和獼猴)和猿(包括人類和黑猩猩)。該研究今天線上發表在《自然》雜誌上,揭示了有關靈長類動物進化的新資訊。
由俄亥俄州雅典市的俄亥俄大學古生物學家南希·史蒂文斯領導的團隊,在坦尚尼亞西南部魯誇裂谷盆地的一個地點發現了一顆單獨的牙齒和一個帶有三顆牙齒的下頜骨碎片。對附近岩石的精確地質測年表明,這些化石有 2520 萬年的歷史,比任何其他來自這兩個靈長類動物群體的樣本都早數百萬年。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發現和塑造我們世界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測年將這一發現置於漸新世時期,該時期從大約 3400 萬年前延伸到 2300 萬年前。“在魯誇的發現之前,全球僅描述了來自整個晚漸新世的三個靈長類動物屬,”史蒂文斯說。新的發現“強調了在未取樣區域進行古生物學勘探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化石寶庫“填補了靈長類動物進化中大約 1000 萬年的空白,”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人類學家約翰·弗萊格爾說。
這項發現還調和了“分子鐘”的化石記錄分析——DNA中的突變可以追溯到估計兩個物種分化的時間。分子鐘表明,舊大陸猴和猿從其共同祖先分裂的時間是 2500 萬至 3000 萬年前。
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的人類學家邁克爾·斯泰珀說:“這證實了分子鐘研究對於地質時間中發生的事情給出了相當可靠的估計。”
該團隊先前收集的地質證據表明,晚漸新世時期東非裂谷系統的構造活動可能有助於觸發舊大陸猴和猿之間的進化分歧。
牙齒的故事
為了將最新的發現置於進化家譜中,史蒂文斯的團隊對化石牙齒進行了高解析度計算機斷層掃描,以尋找幾個特徵的大小和形狀的細微變化。
研究人員將單顆牙齒(被認為是下第三臼齒)歸為他們稱之為Nsungwepithecusgunnelli的物種。它顯示出九個使其與其他舊大陸猴不同的特徵。同樣,帶有三顆牙齒的下頜骨節,來自作者命名為Rukwapithecus fleaglei的樣本,顯示出九個使其與其他狹鼻亞目(包括舊大陸猴和猿的類別)不同的特徵。
新靈長類動物的物種名稱是為了紀念弗萊格爾和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市杜克狐猴中心的古生物學家格雷格·岡內爾。
晚漸新世的許多化石是牙齒,因此通常使用它們進行物種鑑定。然而,根據單個牙齒化石來確定一種新的靈長類動物的身份,偶爾會導致化石記錄中出現身份錯誤的情況。
“考慮到[作者]所擁有的,他們已經給出了最好的解釋,”弗萊格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