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終於揭示史前動物的鮮豔色彩

一項新的實驗室技術揭示,遠古的青蛙、鳥類和恐龍都披著難以捉摸的黃色和橙色

An orange and gray fossil of a bird embedded in light brown rock.

生活在超過1.2億年前的鳥類孔子鳥,擁有暖色調的羽毛。

Millard H. Sharp/科學來源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史前動物王國是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從彩虹色的羽毛恐龍到侏羅紀魷魚親戚排出的墨黑色墨汁。與現代動物一樣,古代物種的色調幫助它們交流、偽裝甚至調節體溫。但是,今天重建這些顏色是一項挑戰,因為為動物皮膚、毛髮和羽毛著色的化合物和結構通常會在化石化過程中降解或改變。專家們已經開發出可靠的方法來檢測與深色相關的結構和色素,例如羽毛恐龍的黑色和棕色,但其他色調(例如由稱為褐黑素的色素產生的黃色和紅橙色)尤其難以確定

現在,一個科學家團隊透過開發首個可靠的測試來檢測化石中這些薑黃色,填補了史前調色盤中缺失的一塊。“褐黑素顯然是一種難以捉摸的色素,這些發現絕對有助於我們檢測其他化石中薑黃色色素的證據,”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愛爾蘭科克大學學院的古生物學家蒂芙尼·斯萊特說。該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斯萊特和她的同事們在化石記錄中尋找薑黃色,因為與現代動物相比,褐黑素的證據在化石記錄中出現的頻率遠低於研究人員的預期。而且,之前報道的證據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確定的。例如,一些科學家將甲龍Borealopelta解釋為紅色,但他們無法區分發現的褐黑素是來自原始色素還是來自恐龍死亡後的汙染。


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因此,斯萊特和她的合著者建立了一個測試,以區分薑黃色的真實化學痕跡和非生物來源引入的痕跡。他們將各種現代鳥類羽毛在烤箱中加熱,以模擬化石化過程中生物化合物的分解。透過在顯微鏡下檢查加熱的羽毛並使用化學分析法來識別不同型別的黑色素,該團隊發現生物色素確實在化石中留下了獨特且可識別的特徵。然後,研究人員檢查了各種化石中色素的化學標記,並在一個有1000萬年曆史的青蛙、白堊紀鳥類孔子鳥和恐龍中華龍鳥中發現了它們。

荷蘭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的進化生物學家莉莉安娜·達爾巴說,新的分析技術為化石動物的顏色提供了“更準確的確定”,她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例如,人們推測翼龍具有鮮豔的色彩,但尚未進行詳細檢查。

進一步的研究甚至可能揭示薑黃色調最初是如何演變而來的。“科學家們仍然不知道褐黑素是如何或為何進化的,”斯萊特說,特別是因為它的產生可能在動物組織中導致癌症。“化石記錄可能只是解開這個謎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