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尖牙還是骨質護甲?多年來,古生物學家一直認為最早出現的骨骼是牙齒,而早期魚類的保護性護甲,由類似的材料製成,是後來出現的。但現在,一項研究表明,事實恰恰相反。
這項研究的重點是一群被稱為牙形石的古代無頜動物,它們在三疊紀晚期,約2億年前滅絕。這些鰻魚狀的生物沒有內部或外部骨骼,但它們的嘴裡有容易形成化石的堅硬骨刺,由與牙本質和牙釉質相似的材料製成。由於魚類、狗、恐龍和人類的牙齒都是由這些材料製成的,長期以來的假設,即“由內而外”的假說,認為牙形石口中的堅硬結構是早期牙齒,而覆蓋第一批魚類的外骨骼護甲後來是由這些類牙結構發展而來的。
過去對一些牙形石如何在其口中生長出堅硬骨刺的研究表明,這與現代動物生長牙齒的方式驚人地相似。這些相似之處令人著迷,但最新研究的首席作者、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菲利普·多諾霍認為,這完全是一種進化的錯覺。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牙齒的皮膚
多諾霍和他的團隊使用X射線斷層掃描顯微鏡和雷射般的同步輻射技術(一種揭示化石內部結構和成分的技術),分析了早期牙形石,揭示了它們的類牙骨刺是如何演化的。他們在《自然》雜誌本週的報告中指出,早期牙形石中發現的結構與脊椎動物牙齒獨立進化。
研究人員發現,現代動物透過在牙本質上覆蓋牙釉質來生長牙齒,晚期牙形石也使用類似的方法,而早期牙形石根本沒有類似牙釉質的層。這意味著,當我們今天所知的牙齒尚未進化出來時,牙形石就已經從最終導致人類的動物群體中分離出來了。相反,類牙骨刺似乎進化了兩次:一次在晚期牙形石中,一次在其餘的脊椎動物中。
“雖然晚期牙形石的牙齒結構與現代骨骼材料完全無法區分,但我們的研究表明它們不是同一件事,”多諾霍說。“我們現在必須假設我們的牙齒是從吞泥魚的護甲進化而來的。”
研究硬組織進化的研究人員鬆了一口氣。“牙形石的牙齒結構對我來說一直是個問題,”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古生物學家珀·阿赫爾貝格說。“我們一直在早期魚類的保護性皮膚中看到所有這些小的硬結構,它們看起來像是自然進化成骨骼的材料,然後我們有牙形石,它們的堅硬部分總是隻在嘴裡,”他說。“沒有牙形石,骨骼的進化就更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