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出土了已知最古老的模仿植物的竹節蟲。
這個新發現的物種——現存竹節蟲的已滅絕的遠親——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白堊紀,大約1.26億年前。
研究合著者,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生物多樣性和古環境研究中心 (CR2P) 的古生物學家奧利維爾·貝圖說,這種像蟲子的冒名頂替者可能利用其葉狀外觀來躲避以昆蟲為食的爬樹捕食者。[鎖定在石頭中:化石昆蟲畫廊]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冒名頂替者
這種葉狀偽裝者是在中國義縣組的沉積物中發現的,近幾十年來,在那裡出土了各種儲存完好的恐龍、植物和白堊紀昆蟲化石。
貝圖對微小的化石昆蟲的化石特別感興趣,因為在同一地層層中發現了雄性和雌性標本——這是一個不尋常的發現。
“但在那之後,我意識到翅膀的顏色圖案有一些有趣的地方,”他告訴《生命科學》。
新發現的物種Cretophasmomima melanogramma,翅膀上帶有細而黑色的平行線貫穿其中。靜止時,翅膀形成舌狀,隱藏了昆蟲的腹部。
植物偽裝者
昆蟲為什麼有這種奇怪的顏色並不完全清楚。
但該團隊有幸取得突破。在相同的化石地層層中,他們還發現了一種銀杏植物的遠親,名為Membranifolia admirabilis,它有淺色的葉子和類似的深色紋脈貫穿其中。貝圖說,植物中這種紋脈的圖案也相當奇特。
所有色素都已消失,但該團隊推測,昆蟲可能曾經呈現綠色,帶有深紫色條紋貫穿其中,或者可能是深黃色。
這兩個標本的發現表明,昆蟲已經進化出葉子模仿——或者更具體地說,是銀杏葉模仿——以躲避飢餓的捕食者。
貝圖說:“我們從發現竹節蟲的同一地點得知,那裡有很多捕食者,”包括微小的爬樹恐龍和長有食蟲牙齒的哺乳動物,以及鳥類。
這種冒名頂替策略可能幫助昆蟲在眾目睽睽之下隱藏起來。
“你想避免被吃掉,”貝圖說。
這些發現今天(3月19日)發表在期刊PLOS ONE上。
版權所有 2014 年 生命科學,TechMediaNetwork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授權,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