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冰川正面臨危機。根據古氣候記錄、當今世界的觀測結果以及計算機模型,海洋變暖正在加速格陵蘭島和南極洲西部巨型冰蓋的融化。哥倫比亞大學的氣候學家詹姆斯·漢森及其同事的這項新發現表明,海平面可能會在50至100年內上升至少5米,甚至可能高達9米,這一速度既快於之前的估計,深度也達到之前的六倍。研究小組發現,在全球年平均氣溫僅比現在高出約1攝氏度的過去時期,也出現瞭如此急劇的海平面上升和更強的風暴。研究小組表示,如此規模的後果可能會使當今大部分沿海特大城市陷入厄運。而目前為應對氣候變化所做的努力遠不足以阻止數千公里海岸線的淹沒。
來自南極洲和格陵蘭島冰蓋融化的淡水湧入海洋,已經減緩了海水迴圈——將熱量和二氧化碳排出大氣層的上升流和下降流。湧入海洋的冷淡水也冷卻了北大西洋和南大洋的表面,使得即使在整體氣候變暖的情況下,南極洲附近的冰蓋仍在增長。與此同時,更溫暖、更深的海水進一步融化冰架,增加了更多的淡水,並放大了氣候效應。
漢森希望這項最新的研究能夠提高世界各國領導人應對化石燃料引發的氣候變化的緊迫感。漢森表示:“這表明2攝氏度(的升溫)有多麼危險。”他指出,為了避免海平面上升和氣候變化的其他不良影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應從如今的400ppm左右降至350ppm。他補充說,目前為應對氣候變化而提出的方案將無法實現使化石燃料因價格過高而無法燃燒的目標,並且由此產生的空氣汙染將被排放到大氣中。“他們在哥本哈根(2009年旨在制定應對氣候變化條約的國際談判)提出的2度目標,是憑空捏造的,而不是基於科學依據的,”他說。“最好的診斷是地球的能量失衡。如果進入的能量多於輸出的能量,那麼問題就會變得更糟,即使融化的冰暫時冷卻了高緯度地區。”目前,過量的大氣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吸收了每平方米額外的0.6瓦特能量,這個數字需要降至零。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重大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位傑出的科學家,自1988年以來一直在警告全球變暖的危險,今天舉行了一場新聞釋出會,以公佈發表在開放獲取期刊大氣化學與物理學上的新發現,該發現仍在等待同行評審。大眾科學有機會向漢森提出了一些問題。
[以下是採訪的編輯稿。]
到目前為止,我們不是已經透過排放保證了無法避免的氣候變化和冰川融化了嗎?您預測未來幾年、幾十年、幾世紀、幾千年內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會是怎樣的?
這是一個價值[六萬四千]美元的問題。當事物崩潰時,非線性過程很難預測。另一方面,非線性響應意味著它對強迫很敏感。所以我認為,如果我們能夠迅速減少排放,並朝著恢復地球能量平衡的方向努力,那麼響應將是溫和的,並且不會意味著上升多米,這意味著所有沿海城市都將消失,這是可以期待的。
我們將面臨一些海平面上升。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一直在加快。現在大約是每世紀上升14英寸。如果我們西南極冰蓋崩潰,那麼這與它的影響相比仍然很小。
所以我真的無法回答你的問題。如果我們開始迅速減少排放,我們很可能可以避免多米的海平面上升。這是科學能夠提供的最佳建議。
您所說的“迅速”減少排放到底是什麼意思?通常所說的到2100年實現零排放足夠嗎?
最重要的是近期需要採取的行動。“我們兒童信託”提起的法律訴訟問我,到本世紀末,需要做些什麼來恢復地球的能量平衡並阻止全球變暖。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意味著每年減少6%的排放量,即使不是不可能,也相當困難。
另一方面,如果你每年減少3%的排放量,如果你對碳排放設定不斷上漲的價格,這是很容易實現的,那麼你已經足夠接近了,如果你採取其他措施,比如透過改進農業(例如生物炭)和林業措施以及負排放的特別努力(例如增強風化作用)來增加土壤和生物圈中儲存的碳,那麼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如果所有你做的只是在本世紀中期採取一些行動,同時讓排放量上升,那麼就會造成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
有沒有一些我們稱之為“軟地球工程”的事情,我們可以做來拯救西南極洲或格陵蘭冰蓋,從而為我們爭取一些時間?
美國國家科學院表示,我們最好開始討論 [地球工程]。也許他們是對的,因為當人們意識到為了阻止其中的一些事情,我們將不得不採取一些瘋狂的行動,大多數人都會不寒而慄。我們試圖接管,好像我們對事情足夠了解並且沒有影響一樣。
所以你可以考慮一些事情。由於所有這些淡水,翻轉迴圈正在減緩。所以讓我們在南大洋倒一些鹽 [笑]。
僅僅減少人為造成的強迫作用更有意義。人們談論的所有行動都無法解決海洋酸化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方法是停止向系統中排放如此多的碳。
我們是否有可能從現在開始每年減少3%的二氧化碳汙染?
當我們決定扭轉局面時,事情可能會發生得非常快。如果我們中美之間達成協議,那麼轉向清潔能源的動力就會很大。中國和印度的空氣汙染非常嚴重。他們正在燃煤,而燃煤目前佔排放量的一半。如果我們決定必須削減煤炭,就可以很快完成,但必須將其視為緊急情況,而我們尚未達到這一點。
中國領導人不否認這一現實。我認為我們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採取強有力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