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新的報告警告稱,今年啟動了四個大型碳捕獲專案,但該技術的監管和成本障礙威脅著世界阻止氣溫上升到危險水平的能力。
澳大利亞全球碳捕集與封存研究院的年度報告指出,2013年出現了一些進展跡象——四個新專案以及八個現有運營專案每年可防止2500萬噸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然而,世界上所有現有和新的專案都位於天然氣處理廠或其他將二氧化碳作為正常工業程式一部分分離出來的設施中,這表明世界在廣泛解決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燃煤發電廠。
電力部門仍然沒有碳捕獲專案在執行,而且在水泥製造商等大型工業排放源上實施該技術方面幾乎沒有進展。自去年的報告以來,由於技術成本高昂,12個專案被取消或擱置。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研究所釋出的報告(昨晚在韓國首爾釋出)稱:“雖然碳捕集與封存專案正在取得進展,但其步伐遠低於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為減緩氣候變化做出實質性貢獻所需的水平。” 該研究所還發布了其分析的簡短摘要。
發展中國家進展甚微
例如,報告指出,當前的二氧化碳管道網路需要擴大100倍,才能輸送足夠的捕獲溫室氣體,從而在本世紀末將全球氣溫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2攝氏度以內。國際能源署(IEA)表示,到2035年,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將佔主要能源需求增長的大部分,但在許多這些國家,處於規劃階段的專案寥寥無幾。
報告指出:“為了實現全球排放目標,到2050年,累計捕獲的二氧化碳質量的70%將需要在非經合組織國家實現。”
與此同時,全球對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的資金支援自2009年以來已下降超過70億美元,“這反映了政府優先事項的改變,或者對隨後崩潰的碳價格支援的依賴”,該研究所表示。在歐洲,自2008年以來沒有新的運營專案。
成本並非唯一的挑戰。能源部副助理部長喬納森·珀辛在上個月大西洋理事會贊助的一次活動中表示,在包括印度在內的許多國家,為輸送二氧化碳而選址新的管道是一項“極其困難”的任務。美國環保署的資料顯示,印度約佔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6%。
該研究所表示,一個亮點是中國,就專案總數而言,中國已升至僅次於美國的第二位,儘管中國目前沒有在建專案。該研究所表示,將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納入中國最新的五年計劃中,為該技術提供了激勵。
例如,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正在規劃三個專案,並計劃“擁有從二氧化碳源到匯的完整碳捕集與封存鏈”。該研究所表示,這應該能讓他們迅速行動。此外,即使加拿大和美國正在建設長期規劃的專案,但在中國以外,很少有國家正在確定新專案。
三個新專案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科菲維爾氣化廠、懷俄明州的失落小屋天然氣廠以及空氣產品蒸汽甲烷重整制氫專案,該專案是德克薩斯州瓦萊羅煉油廠捕獲過程的一部分。所有這些專案都將二氧化碳作為製造過程的副產品剝離出來。
它們加入了一系列現有專案,包括位於北海的已有17年曆史的斯萊普尼爾二氧化碳專案,該專案在從天然氣處理廠捕獲二氧化碳後,將其注入海底之下。
成本仍然是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問題
有八個專案正在建設中,其中包括南方電力公司的肯珀縣能源設施(位於密西西比州)和薩斯喀徹溫省電力公司的邊界壩專案(位於薩斯喀徹溫省埃斯泰萬附近)——這兩個專案可能會改變煤炭和電力行業的整體動態。研究所表示,如果所有八個專案都建成,全球所有專案每年可阻止3800萬噸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比今天增加52%。
全球碳捕集與封存研究院北美總經理維克多·德爾在華盛頓特區的一次活動中表示:“就肯珀而言,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讓我們做得更好、更快、更便宜。”
對於發電而言,從煙囪到儲存點,捕獲元件佔整個碳捕集與封存運營成本的90%以上。耗資47.5億美元的肯珀工廠和加拿大的邊界壩專案的希望是,它們將降低下一代專案的成本。
南方電力公司的子公司密西西比電力公司上週宣佈,該專案將無法按計劃在2014年5月完成,並將損失1.33億美元的聯邦稅收抵免(氣候新聞專線,10月4日)。
在建專案還包括加拿大油砂中首個大型二氧化碳捕獲系統(氣候新聞專線,2012年9月6日)。
為了增加專案數量,該報告建議為建設和研究提供更多資金支援,以降低二氧化碳捕獲成本。報告稱,沒有萬能的解決方案——資本補助、補貼和費率人成本回收協議都已被有效地用於促進該技術的發展。
報告還呼籲建設新的大型二氧化碳“幹線”,將一個或多個大型專案連線起來,以降低成本。例如,阿爾伯塔碳幹線是一條149英里長的管道,最終將把來自阿爾伯塔省各種排放源的二氧化碳輸送到增強石油採收作業中使用。
全球碳捕集與封存研究院執行長布拉德·佩奇表示:“需要採取緊急行動來限制、緩解並在可能的情況下扭轉地球溫度上升造成的破壞性影響。”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新聞專線。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