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1.13億年前,一種奇怪的爬行動物生活在今天的韓國。它像許多恐龍一樣用兩條腿行走,但它不是其中之一。它留下的足跡表明它是今天鱷魚的近親。而且它的白堊紀足跡的細節解開了一個謎團,但也打開了另一個謎團。
此前也曾發現過類似的足跡,不過是在更古老的岩石中。在三疊紀時期(距今2.52億至2.01億年前),鱷魚的親戚——屬於一個被稱為鱷形超目的群體——是陸地上占主導地位的爬行動物,它們包括一些像恐龍一樣用兩條腿行走的動物。這些形式在三疊紀末期滅絕了,但來自韓國晉州組的地質年代較新的足跡代表了一種雙足鱷形超目,它在三疊紀結束後很久才出現。
韓國晉州國立教育大學的古生物學家金京洙、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的化石足跡專家馬丁·洛克利及其同事在週四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一篇論文中描述了這些令人困惑的化石足跡。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洛克利稱韓國是古生物學家的“足跡天堂”,因為在該國發現了大量的化石足跡。他說,去年11月,金曾就該遺址發現的大型白堊紀足跡向他徵求意見。這些足跡看起來與歸因於翼龍(恐龍時代的飛行爬行動物)在地面上行走的足跡相似。但洛克利認為它們是別的東西。“我立即看出它們是被稱為Batrachopus的那種,”或者是一種歸因於侏羅紀早期(距今2.01億至1.45億年前)鱷魚親戚的足跡。這些足跡不僅比任何其他已知的Batrachopus足跡都大得多,而且還表明該遺址的動物用兩條腿行走——並且在白堊紀時期存在了數百萬年。
已滅絕的鱷魚親戚儲存完好的足跡照片。圖片來源:金京洙,晉州國立教育大學,慶南,韓國
在化石遺址發現雙足鱷魚是出乎意料的。然而,這一發現確實有助於解決另一個化石謎團。在另一個名為加仁裡的韓國地點,也有一些先前被認為是由大型翼龍留下的足跡。在世界其他地方發現的足跡表明,這些飛行爬行動物在地面上行走時會摺疊翅膀,用四肢蹣跚而行。但研究人員曾認為加仁裡的足跡是由用兩條腿移動以避免翅膀拖過泥濘的翼龍留下的。
新的化石改變了對這些足跡的分析——並削弱了對翼龍在其他遺址用兩條腿行走的解釋。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的翼龍專家利茲·馬丁-西爾弗斯通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她同意晉州假定的“翼龍”足跡看起來更像是鱷魚親戚留下的足跡,而不是翼龍留下的足跡。事實上,她指出,“所有先前描述的雙足‘翼龍’足跡在重新檢查後都變成了鱷魚的足跡”——這與骨骼證據相吻合,表明這些史前飛行動物在地面上是用四肢蹣跚而行的。
之所以會發生這種認錯的情況,是因為移動的生物留下足跡的方式比最初看起來要複雜得多。“產生的足跡可能會發生顯著變化,具體取決於動物在留下足跡時所做的事情、基質的性質、重心所在以及它所擁有的步態型別,”馬丁-西爾弗斯通說。這種情況意味著一種動物有時會留下看起來像另一種動物的足跡。
有了新的發現,古生物學家現在知道至少有兩個化石遺址顯然記錄了白堊紀鱷形超目的雙足足跡——而不是行為異常的翼龍的足跡。“這種新的足跡證據表明,我們必須重新思考過去的鱷魚,並將一些鱷魚視為敏捷的陸地居民,”洛克利說。儘管鱷魚通常被認為是“活化石”,自三疊紀起源以來幾乎沒有變化,但骨骼和足跡證據表明,恐龍時代的鱷魚種類繁多、活動活躍,而且它們的樣子通常與我們今天熟悉的游泳伏擊捕食者大不相同。但是,留下晉州足跡的動物到底長什麼樣呢?
到目前為止,在新研究中,與足跡相同的岩石中尚未發現能夠以這種方式行走的鱷形超目的骨骼。但較古老的化石可能會讓古生物學家瞭解要尋找哪種化石。在三疊紀時期,一種名為Postosuchus的雙足鱷魚親戚在北美漫遊,並且能夠留下類似於在韓國發現的足跡。要麼是該群體中一個長期失散的代表倖存了下來,要麼是鱷形超目第二次進化為用兩條腿行走。如果化石記錄對古生物學家有利,他們也許有一天能夠將足跡與骨骼相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