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植物群表明科羅拉多燃燒之地曾是雨林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大約6500萬年前,一場全球性的大滅絕抹去了地球上大部分的植物和動物,其中最著名的是恐龍。化石記錄表明,全球物種多樣性在這次災難性事件後又過了1000萬年才得以恢復。因此,當研究人員最近在科羅拉多州丹佛附近發現了一個植物種類極其豐富的雨林遺蹟,其年代僅為災難發生後140萬年時,這著實令人驚訝。

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的柯克·約翰遜和貝絲·埃利斯在《科學》雜誌的最新一期中撰文報道,從該地區五個不同地點採集到的化石樹葉遺蹟表明,植被種類繁多,其形態和數量與現代茂密的熱帶森林非常相似(見上方的藝術家重建圖)。大型葉片,帶有細長的“滴水尖端”,類似棕櫚的葉狀體,以及這些標本證明的大量新物種,與同期其他地點的已知情況形成鮮明對比,後者大多物種貧乏。約翰遜和埃利斯認為,附近山脈所謂的雨影效應可能使該地區經常被水澆灌,水可能來自墨西哥灣或曾經位於今天北達科他州的大海的季風。他們認為,這種滋養條件將使這片森林得以繁榮發展,而其他森林則恢復得較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