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什麼做好事?善良是天生就存在於大腦中,還是這種傾向源於經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社會互動實驗室主任達克·凱爾特納從多個角度調查了這些問題,並經常得出既令人驚訝又具有挑戰性的結果。在他最近的著作《天生善良:有意義的生活的科學》(W. W. Norton,2009年)中,凱爾特納將科學發現與個人敘事交織在一起,揭示了人類情感與生俱來的將人們彼此聯絡起來的力量,他認為這是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在這裡,凱爾特納與戴維·迪薩爾沃討論了利他主義、神經生物學及其發現的實際應用。
大眾科學 MIND 欄目:簡而言之,“天生善良”這個詞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達克·凱爾特納:“天生善良”意味著我們的哺乳動物和原始人類進化塑造了一個物種——我們——具有對善良、玩耍、慷慨、敬畏和自我犧牲的非凡傾向,這對於進化的經典任務——生存、基因複製和順利運作的群體至關重要。這些傾向在美妙的情感領域中感受到——諸如同情、感激、敬畏、尷尬和歡樂等感覺。最近的研究表明,我們關懷、玩耍、敬畏和謙虛的能力是構建在我們的頭腦、身體、基因和社會實踐中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MIND 欄目:正如您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團隊所發現的那樣,我們身體中似乎特別適合促進利他主義的結構之一是迷走神經。請向我們介紹一下這項研究及其意義。
凱爾特納:迷走神經是起源於脊髓頂端的一束神經。它啟用全身不同的器官(例如心臟、肺、肝臟和消化器官)。當啟用時,它可能會產生胸部溫暖擴張的感覺——例如,當我們被某人的善良感動或當我們欣賞一首優美的音樂時。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神經科學家斯蒂芬·W·波格斯很久以前就認為迷走神經是[同情之神經](當然,它也服務於許多其他功能)。有幾個理由證明這一說法是正確的。迷走神經被認為可以刺激聲腔中的某些肌肉,從而實現交流。它可以降低心率。最新的科學表明,它可能與催產素的受體網路密切相關,催產素是一種參與信任和母性結合的神經遞質。
我們和其他科學家的研究表明,迷走神經的啟用與關懷的感覺以及來自不同社會群體(甚至是敵對群體)的人類共同擁有人性的倫理直覺有關。我們發現,在靜息狀態下迷走神經啟用度高的人更容易感受到促進利他主義的情感——同情、感激、愛和幸福。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心理學家南希·艾森伯格發現,基線迷走神經活動高的兒童更合作,更願意給予。這個研究領域是關於利他主義的一個引人入勝的新論點的開始:我們的神經系統的一個分支進化是為了支援這種行為。
MIND 欄目:通常,當我們瞭解到這種在情感、道德和相關領域進行的有趣的學術工作時,我們不禁要問:“這裡有什麼我們可以實際利用的東西嗎?” 當您展望未來時,您希望您的工作在世界上產生什麼影響?
凱爾特納:在《天生善良》中總結關於情感的新科學時,我震驚於它的實用性。最近的研究表明,我們的美德和合作能力以及我們的道德感在進化方面是很古老的,而這些能力在我們所寫的情感中可以找到。
一門關於幸福的新科學發現,這些情感可以透過熟悉的方式輕鬆培養,從而激發他人和自身的善良。以下是一些最新的經驗性例子
對自然的敬畏或與那些在道德上鼓舞人心的人在一起的經歷可以增強人們彼此之間的聯絡感和目標感。
冥想以同情的方式對待他人,可以將靜息狀態下的腦啟用轉移到與幸福相關的左半球區域,並增強免疫功能。
談論我們所感激的事情——在教室裡、餐桌上或日記中——可以提升幸福感、社會福祉和健康。
將資源奉獻給他人,而不是沉迷於物質主義的慾望,會帶來持久的幸福感。
這種科學讓我對未來充滿希望。在最廣泛的層面上,我希望我們的文化從以消費為基礎的物質主義文化轉變為優先考慮社會樂趣(玩耍、關懷、觸控、歡樂)的文化,這些樂趣是我們(在進化意義上)更古老的美好生活來源。更具體地說,我看到這種新科學正在影響幾乎所有生活領域的實踐。以下是一些有充分根據的例子:醫生現在正在接受同情心工具方面的培訓——同理心傾聽、溫暖的觸控——幾乎可以肯定可以改善基本健康結果。教師現在定期教授同理心和尊重的工具。在監獄和少年拘留中心,冥想正在被教授。高管們正在學習情商的智慧——尊重、建立信任——並且明白公司的繁榮不僅僅是利潤或底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