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外語如何改善你的決策

用另一種語言思考會改變人們權衡選項的方式

人們如何處理外語的研究傳統上側重於我們在高中法語或西班牙語課程中遇到的主題——糟糕的語法、誤解的詞彙和扭曲的音素。但近年來,心理學家們帶著一種現象走進了實驗室,這種現象歷史上只在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和伊娃·霍夫曼等雙語作家的回憶錄中被討論過:外語感覺不如母語那麼情緒化。考慮一下禁忌語的情況。對於許多多語者來說,用外語咒罵不會像使用母語那樣引起相同的焦慮(或帶來相同的情緒釋放)。外語中情緒的降低涵蓋了各種情感,從說“我愛你”到聽到童年時的責罵,到說出道德上嚴重的謊言,或受到廣告中具有說服力的資訊的影響。

研究人員試圖理解這些情緒語言效應的範圍和限制。外語的較低熟練度和/或較晚獲得似乎是一個關鍵的制約因素。對於那些從小就雙語的人來說,當聽兩種語言中的情感短語時,皮膚電導反應和自我報告相似。一種語言。尋找新型情緒語言效應的一種方法是檢查認知神經科學報告說人們可以在分析處理和情緒處理之間切換的區域。直覺、自動或本能的推理是基於情緒上的好壞反應。或者,推理可能是涉及仔細、邏輯分析的審議過程的結果。雙語者在用外語做決定時會更具分析性,而情緒化程度較低嗎?

芝加哥大學的博阿茲·凱薩、早川小百合和安善圭在一篇最近發表在《心理科學》上的論文中提出了這個問題。他們研究了框架效應,這是丹尼爾·卡尼曼等人研究的一種現象。當一個決定被口頭框架為涉及收益時,人類更喜歡確定的結果而不是機率結果。當同樣的情況被框架為涉及損失時,人們有時更喜歡賭博。例如,給定一個涉及 600 名患病個體和兩種要給藥的藥物的情況,研究參與者更喜歡肯定會拯救 200 人的藥物,而不是有 1/3 的機會拯救所有 600 名患病者和 2/3 的機會不拯救任何人的藥物。如果提供形式上相同的疾病情景,但以多少人會死亡來框定,那麼研究參與者更有可能選擇機率選項。框架效應是人類如何偏離邏輯推理的經典例子之一,事實上,具有邏輯推理傾向的個體,例如那些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症的人,在做出這些型別的決定時,受口頭框架的影響較小。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芝加哥的研究人員隨機分配雙語者使用他們的母語或外語閱讀並回應決策情景。該研究的類似版本在美國、法國和韓國進行。 這很重要,因為當在外國大學學習時,外語可能會感覺更情緒化,因為它是日常生活的語言。英語是美國參與者的第一語言,是韓國參與者的外語。在法國,英語是母語,法語是外語,也是沉浸式語言。來自所有三個地點的資料是一致的:在母語中發現了標準的框架效應,而在外語中則沒有。這意味著人們在用外語閱讀情景時,受情景情緒方面的影響較小。這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發現,因為人們可能會認為,使用不太熟練的語言的壓力會減少審議推理所需的認知資源,從而促使人們做出直覺的、本能的或情緒化的反應。

作者使用一種稱為損失厭惡的正規化進行了額外的實驗,這是另一種情緒會影響決策的情況。人們不願接受涉及賠錢機會的賭注,即使賠率有利於贏錢,例如有 50% 的機會贏 12 美元,而輸 10 美元。凱薩和同事發現,無論雙語者是用假設的錢還是在實驗結束後可以保留的真錢玩遊戲,當他們使用外語玩遊戲時,雙語者更頻繁地接受積極的賭注,而當他們使用母語時,則更頻繁地抵制投注。這證實了使用外語時更合乎邏輯地推理的發現。

傳統上,語言被視為交流資訊的工具(事實上,喬姆斯基曾以語言為一種心理代數而聞名)。研究人員假設,只要人們足夠熟練,那麼他們的反應就不會受到他們使用的語言的影響。現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人們根據語言的不同,對調查的回答也會有所不同。例如,在北美學習的中國留學生在用中文回答調查時,更認同傳統的中國價值觀;當他們用英語完成自尊問卷時,他們的自尊得分更高。語言對反應的這些影響的全部程度仍在研究中。

與上面討論的其他情緒語言效應一樣,凱薩關於語言如何影響決策的研究是實驗室效應。這是在實驗室外發生的事情嗎?心理學家越來越多地建議在美國的外國人尋求雙語諮詢師的心理治療,並且為了儘量減少遺漏的細微差別或情緒含義,要避免用外語進行生死攸關的談話,例如與醫生進行嚴肅的談話、接受測謊測試或接受警方審訊。但在芝加哥團隊研究的決策案例中,使用外語會導致更合乎邏輯和更好的決策。這是否意味著雙語者應該在做出決策時經常嘗試使用他們的外語?他們應該用外語買房或規劃退休嗎?民族誌方法可以分析個人最終使用母語或外語進行商務的情況。應該進行廣泛的實驗室和/或實地實驗,以確定消除框架效應是一種有趣的實驗室發現,還是一種可能影響現實生活的東西。

您是專門研究神經科學、認知科學或心理學的科學家嗎?您是否讀過最近的同行評審論文,並希望撰寫有關該論文的文章?請將建議傳送給《思想問題》編輯加雷思·庫克,他是《波士頓環球報》的普利策獎獲獎記者。可以透過 garethideas AT gmail.com 或 Twitter @garethideas 與他聯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