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基因成功匯入靈長類動物胎盤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圖片來源:MICHAEL WOLFGANG/威斯康星地區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提供

根據今天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份報告,科學家們創造了透過基因改造的胎盤與母親相連的猴子。這項實驗標誌著首次將基因匯入靈長類動物後,該基因在整個妊娠期間(直至分娩及之後)保持功能。這些動物將使研究人員更好地瞭解妊娠期間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

威斯康星大學醫學院的薩迪厄斯·戈洛斯及其同事將14個恆河猴胚胎注射了一種經過大量編輯的攜帶綠色熒光蛋白(GFP)基因的艾滋病毒,綠色熒光蛋白是一種水母蛋白質和常用的實驗室工具,在熒光燈下會發出綠色光。其中兩個胚胎存活下來併產生了該蛋白質(見圖)。這些動物與去年出生的轉基因猴子ANDi不同,它們的身體細胞中不攜帶GFP基因,而是在胎盤的DNA中攜帶。而且,ANDi並沒有表達他所攜帶的基因。戈洛斯說:“這是一個重要的區別,因為轉基因或基因轉移研究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是否產生蛋白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項技術將使研究人員更好地瞭解胎盤及其與懷孕母親的相互作用。與其他動物一樣,發育中的猴子攜帶來自父親的基因,其產物必須被母親的免疫系統所耐受。母親免疫系統的反應可能是決定妊娠是否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而胎盤很可能在軟化這種反應中起著關鍵作用。戈洛斯說:“這個[模型]將使我們能夠探索胎盤如何做到這一點。我們能做的是在靈長類動物模型中探索成功的妊娠,並使用遺傳方法來改變胎盤的發育方式,然後監測母體的反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