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人類並不是唯一根據天氣計劃戶外活動的靈長類動物。
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的卡琳·詹馬特和她的同事報告說,灰頰 mangabey 猴子依靠最近的溫度和太陽輻射趨勢來覓食無花果和昆蟲幼蟲。結果支援了一種較少被研究的觀點,即靈長類動物的認知進化是為了解決根植於生態學的問題(例如覓食),而不是更受歡迎的觀點,即認知進化是為了應對複雜的社會。
今天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研究結果來自在烏干達基巴萊國家公園進行的為期 210 天的實地研究。詹馬特繪製了 80 棵無花果樹的位置圖,並記錄了這些樹是否包含成熟的果實、未成熟的果實或根本沒有果實。接下來,她的團隊從早到晚跟蹤了一群 mangabey 猴子,使用全球定位系統(GPS)衛星技術每 10 分鐘記錄它們的位置,並觀察這些動物是否會再次訪問或繞過之前訪問過的無花果樹。研究人員還記錄了每日最高和最低溫度,以及高空太陽輻射的百分比。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他們發現,如果天氣溫暖晴朗(而不是涼爽多雲)持續了大約五天,猴子更有可能再次訪問結果的樹。“在雨季,水果成熟的時間真的很長——直到兩個月後它們才最終成熟,”詹馬特說。“在某些陽光明媚的時期,可能只需要一週。存在很大的變化。也許猴子知道這一點是有價值的。”
晴朗的天氣也增加了找到美味象鼻蟲幼蟲的可能性——它們會侵擾未成熟的水果,並且在溫度較高時發育得更快。“猴子摘下水果,然後吸出幼蟲,”詹馬特解釋說。
在一個水果間歇性成熟且經常分佈在相距遙遠的地方的地方,有效的覓食策略可能意味著生死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