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層空間條約》(OST)本月迎來50週年。這項1967年的基礎性條約將太空確立為“全人類的疆域”,並禁止近100個已批准或加入該條約的國家殖民天體或將其用於軍事行動。隨著小行星採礦的前景日益臨近,這項協議的重要性再次凸顯——這種可能性在條約制定時幾乎難以想象,但現在已接近現實。
兩家公司,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深空工業公司和總部位於華盛頓州的行星資源公司,正在積極致力於從小行星中提取資源。他們的目標是供應深空必需品,如水、火箭燃料和建築材料,這些物資從地球運輸成本高昂。這兩家公司都表示,他們計劃在2020年末之前發射勘探航天器前往小行星,在近地軌道測試技術的任務計劃最早在今年進行。他們雄心勃勃的時間表計劃在2020年代後半期開展全面的採礦作業。
深空工業公司的首席科學家約翰·劉易斯說,最容易開採的資源是水。這種維持生命的液體可以電解轉化為氫氣和氧氣作為燃料。在某些小行星的質量中,水佔高達10%,它被鎖定在類似於地球岩石中常見的閃光雲母的礦物質中——但它可以被太陽能烤箱烘烤出來, साथ ही साथ 其他揮發物,如氮或硫化合物。改進後的陸地採礦技術也可以從隕石中開採鐵。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而,要提取任何東西,公司首先需要從小行星上收集原材料——包括俄羅斯、巴西和比利時在內的一些國家表示,這一過程違反了該條約。《外層空間條約》沒有明確提及採礦,但其關鍵條款之一是禁止“國家侵佔”天體。這可以說適用於資源開採,但該條約“在這方面沒有為您提供太多指導”,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太空法教授弗朗斯·馮德 dunk 說。
聯合發射聯盟的阿特拉斯五號火箭,搭載著NASA的OSIRIS-REx探測器,於2016年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升空。 來源:NASA 和 Joel Kowsky 提供
馮德 dunk 說,小行星採礦的支持者認為,這項禁令類似於公海的“全球公域”地位:任何國家都不得殖民大西洋,但任何人都可以捕撈其中的魚類。行星資源公司的首席法律顧問布萊恩·以色列和其他人也同樣認為,使用從小行星上收穫的材料並不構成侵佔。
一些政府已經接受了這種寬鬆的解釋。美國國務院幾十年來一直認為,《外層空間條約》允許商業開發。聯邦政府在2015年加倍努力,當時巴拉克·奧巴馬總統簽署了一項法律,承認美國公民對小行星衍生資源的財產權,並授權了一項採礦許可計劃。盧森堡正努力成為世界太空採礦中心,最近也通過了一項類似的法律。布萊恩·以色列認為,透過建立國家許可制度,這些法律履行了《外層空間條約》關於各國確保其公民遵守的義務。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如此樂觀。對於其他全球公域,如南極洲,關於允許開採的指南在更詳細的條約中得到了闡明,《太空法雜誌》榮譽主編喬安妮·加布裡諾維茨指出。馮德 dunk 說,在沒有這種澄清的情況下,單方面太空採礦的反對者聲稱,“因為外層空間屬於每個人,資源也屬於每個人”。因此,在私營實體可以採礦之前,各國必須就“國際許可機構和某種國際利益分享”達成一致。加布裡諾維茨補充說,這種論點尤其引起發展中國家的共鳴,他們看到了富有的殖民主義者入侵外國領土和掠奪其資源的歷史回聲。
但新的國際框架的前景似乎黯淡。《月球協定》是早期試圖闡明資源使用規則的嘗試,但由於對強制性利益分享的擔憂,它仍然沒有得到任何主要航天國家的批准,而且全球對新條約的需求似乎也很少。馮德 dunk 希望“世界其他國家在未來幾年或多或少與美國的方式保持一致”。但斯坦福大學研究工程師尼古拉斯·李預測,在“一家公司真正走出去並做些什麼”之前,什麼都不會發生。
那一天可能比看起來更近。NASA即將執行的金屬小行星靈神星科學任務的首席研究員林迪·埃爾金斯-坦頓說,之前的任務已經證明了依偎在小行星旁(如果不是著陸)所需的所有技術。NASA的OSIRIS-REx探測器已經在前往富含水的小行星貝努的途中,目標是帶回這塊太空岩石的樣本用於科學研究。OSIRIS-REx首席研究員但丁·勞雷塔也為行星資源公司提供諮詢,他認為幾乎所有任務的技術都將轉化為商業企業。與此同時,由於蓬勃發展的私人航天工業,太空任務的成本正在直線下降。
從首次任務到全面採礦之間仍然會存在滯後;勞雷塔將目前的階段比作“踢開石頭,看看哪裡有金塊”,並承認太空材料處理技術尚未準備就緒。但李確信遲早會有人完成採礦作業。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公司和監管機構將不得不在許多利益之間找到健康的平衡。“在過去,探索並不總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埃爾金斯-坦頓說。“我們現在有機會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