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世紀盔甲時代以來,防護裝備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工程師們仍然難以保護肘部和膝蓋等關節,這需要材料既要足夠堅韌以防止受傷,又要足夠靈活以允許運動。為此,研究人員正在模仿一種不起眼的海生動物,它的外殼在保護性和靈活性之間取得了顯著的平衡。
某些種類的海洋軟體動物,稱為石鱉,被堅韌的組織帶環繞,並覆蓋著碳酸鈣的重疊鱗片,碳酸鈣是包裹許多貝類生物的堅硬化合物。科學家們分析了這種海洋盔甲,以瞭解它如何在不損害防禦能力的情況下提供運動自由,然後根據其形狀 3D 列印了防護裝備。這項工作於去年 12 月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圖片來源:出自 M. Connors 等人在《自然通訊》第 10 卷,第 5413 條,2019 年 12 月 10 日發表的“基於石鱉鱗片的仿生柔性盔甲設計”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們對材料結構進行了從奈米到宏觀尺度的系統研究,”弗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的機械工程師、研究合著者 Ling Li 說。他和他在多家機構的同事檢查了單個石鱉鱗片的化學成分、晶體結構和機械效能,然後放大研究了這些鱗片是如何協同工作的。他們研究的石鱉型別大約有一美分硬幣那麼長,其最大的鱗片只有幾毫米寬——因此研究人員依靠高解析度 X 射線來成像這些動物外殼的 3D 幾何形狀。
圖片來源:Brown Bird Design
他們發現這種盔甲的力量來自於其互鎖結構。每個鱗片都有一個菱形的基部,向上延伸到光滑的頂面,頂面彎曲以將板塊鉤住其相鄰的板塊。當外力推到一個鱗片上時,它會壓在相鄰的鱗片上,分散壓力以保護下面的生物體。該團隊與建築設計師合作,為人類 3D 列印了類似的鱗片盔甲——包括保護佩戴者免受碎玻璃傷害的護膝。
研究人員隨後可以對鱗片的行為進行物理測試,而不是依賴計算機模擬。“這種具有大量相互接觸、相互滑動的鱗片的系統——如果您嘗試使用傳統的計算機模型來捕捉它,那麼它會很快變成一場噩夢,”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機械工程師 Francois Barthelat 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補充說,列印這些結構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式來展示所涉及的原理。
Li 的團隊測試了不同的鱗片配置,並研究了合成盔甲在壓力下的表現;他說它可以為運動員或從事野外工作的科學家提供保護。Barthelat 指出,它“似乎非常有效地結合了靈活性和防止撕裂傷的保護。”他建議這種盔甲可以覆蓋任何關節,包括手指,並且例如,可以幫助產業工人:“對這種型別的柔性保護有巨大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