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聽起來可能不太吸引人,但治癒皮膚傷口的最佳方法可能是敷上一些魚皮蛋白。至少,這是中國一組研究人員的說法,他們能夠利用從羅非魚皮膚中提取的膠原蛋白加速小鼠皮膚傷口的癒合。
膠原蛋白是結締組織中的主要結構蛋白,其在傷口癒合中的有效性已得到充分證實。到目前為止,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哺乳動物來源,主要是豬和牛,但這些來源可能會透過蛋白質雜質傳播疾病。魚膠原蛋白的風險較低,因為一般來說,魚類受到的感染性病原體與人類非常不同。羅非魚皮也是一種豐富的起始材料。
為了進一步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焦 sun 領導的一個團隊從羅非魚中化學提取膠原蛋白,製成海綿,然後將其紡成奈米纖維。測試表明,這些奈米纖維具有用於傷口癒合的合適物理特性,包括高拉伸強度,這表明它們在皮膚移動時將保持結構完整性。它們也具有親水性和熱穩定性——發現構成魚膠原蛋白的變性溫度高達 45°C,這意味著它不會在體溫(38°C)下失去形態。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進一步的測試表明,魚膠原蛋白不會在大鼠體內產生免疫反應,因此研究人員將奈米纖維應用於皮膚傷口,以觀察它們是否會改善癒合。用奈米纖維治療的大鼠的傷口比未治療的大鼠或用藻酸鹽敷料治療的大鼠的傷口癒合得更快。
英國利茲大學生物材料專家朱塞佩·特隆奇表示,這項工作的價值在於起始材料的高可用性及其對慢性傷口護理成本效益的潛在影響Giuseppe Tronci。“鑑於出色的體內資料,看看這種材料的皮膚再生潛力與市售的基於膠原蛋白的傷口敷料(如 Systagenix 的 Promogran 或 Smith & Nephew 的 Biostep)相比如何,將會很有趣,”他補充道。“我也很想知道這些材料在生理條件下表現出什麼樣的凝膠特性,以及膠原結構(三螺旋、原纖維)在所得網狀結構中保留了多少,因為這兩個方面對於傷口滲出物管理和皮膚傷口癒合都至關重要。”
團隊成員莫秀梅表示,基於魚膠原蛋白的傷口治療產品具有商業可能性Xiumei Mo。但需要對更大的動物進行測試,這是該小組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同時也在改進魚類衍生的奈米纖維,使其具有抗菌特性。
本文經《化學世界》許可轉載。這篇文章於 2015 年 2 月 18 日首次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