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熱液噴口首次公開影像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圖片來源:潛水與探索

一個由七所大學和三個研究機構組成的國際科學家團隊,首次向公眾釋出了印度洋一群熱液噴口的影像。為了找到這些位於世界最偏遠地區之一、海面以下兩英里半處的噴口,該團隊使用了遙控潛水器(ROV)“傑森”號和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研究船“諾爾”號。這些裝置拍攝了五個噴口群的影像並返回了樣本,這些噴口群因其煙囪狀外觀而被稱為“黑煙囪”。

這些噴口形成於海底所謂的洋中脊,即兩個構造板塊彼此漂移的區域。岩漿在那裡上升,導致海底發生火山活動,海水滲入裂縫中,在那裡,海洋地殼下的熔岩將海水加熱到數百攝氏度。然後,水再次上升並從熱液噴口噴出。在此過程中,它失去了大部分的氧氣、鉀、鈣、硫酸鹽和鎂,但從地殼中獲得了鉀、鈣、鈉、銅、鐵、硫和鋅。當這些溶解的金屬和硫化物遇到上方富含氧氣的水時,它們會形成黑色的金屬硫化物礦物,從而形成看起來像黑煙的雲。金屬也會沉積在噴口周圍,形成一種煙囪狀結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塑造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科學家們在這些噴口周圍發現了迷人的生態系統,由微生物、貽貝、螃蟹、管蟲甚至魚類和章魚組成,印度洋洋中脊沿線的新噴口也不例外。研究人員觀察到了大量的不同生物,包括數千只蝦、四種海葵、幾種蝸牛和螃蟹(見圖)。他們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從海底收集蝦、貽貝甚至螃蟹,並將它們帶到水面。對這些生物的進一步分析可能有助於闡明生活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東部和西部的熱液噴口處的動物在基因上是如何關聯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