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美洲人曾在白令陸橋居住數千年

基因證據支援一種理論,即美洲原住民的祖先在一萬五千年前居住在亞洲和北美洲之間的白令陸橋上,直到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結束

編者按:以下文章經許可轉載自The Conversation,這是一個報道最新研究進展的線上出版物。

早在1590年就有人首次提出美洲是由人類從西伯利亞跨越陸橋到達阿拉斯加而形成的理論,並且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已被普遍接受。

但基因證據表明,古代東亞人和現代美洲原住民之間沒有直接的祖先聯絡。一項對600名現代美洲原住民的DNA與從西伯利亞南部貝加爾湖附近的晚期石器時代馬爾塔人類骨骼中提取的古代DNA進行的比較表明,美洲原住民在大約25,000年前與他們的亞洲祖先在基因上發生分化,當時正值最後一個冰河時代達到頂峰。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基於考古證據,人類在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的高峰期並未在西伯利亞東北部生存下來,而且也沒有證據表明他們到達了阿拉斯加或新世界的其他地方。雖然有證據表明,在最後一個冰河時代達到頂峰之前的大約30,000年前的溫暖時期,西伯利亞東北部就有人居住,但此後考古記錄就陷入沉寂,直到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結束後15,000年前才重新出現。

那麼,美洲原住民的祖先在與亞洲其他親屬分離後的15,000年裡去了哪裡?

在白令陸橋生存
正如約翰·霍夫克丹尼斯·奧魯克和我在一篇發表於《科學》雜誌的文章中 argue 的那樣,答案似乎是他們居住在白令陸橋上,即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之間的區域,當海平面較低時,那裡是乾燥的陸地,因為世界上大部分淡水都被鎖在冰中,但現在卻位於白令海和楚科奇海的水域之下。這個理論已經越來越得到了基因證據的支援

白令陸橋,也稱為白令陸峽的中心部分,據信寬度可達 600 英里。根據從鑽入現已淹沒的地貌的沉積物巖芯中獲得的證據,似乎在最後一個冰期高峰期(21,000 年前),這裡以及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的一些鄰近地區的景觀是灌木苔原——就像今天在北極阿拉斯加發現的那樣。

這裡以矮灌木為主,如柳樹和樺樹,只有幾釐米高。有證據表明,在這些地區的一些受保護的微生境中,可能也有一些雲杉林,那裡的溫度比周圍地區溫和。今天在阿拉斯加灌木苔原棲息地中發現的,並且與特定溫度範圍相關的特定甲蟲物種群的存在,也支援了該地區是動植物避難所的觀點。

這種植被無法支援大型食草動物——猛獁象、披毛犀、更新世馬、駱駝和野牛。這些動物以阿拉斯加和育空地區內陸以及西伯利亞東北部內陸地區占主導地位的草原苔原植被為生。這種灌木苔原可以支援麋鹿,可能還有一些盤羊和小哺乳動物。但它擁有一種人類最需要的資源來保暖:木材。

矮灌木的木材和樹皮可用於生火,燃燒大型哺乳動物的骨骼。這些骨骼內部的脂肪除非加熱到高溫,否則不會被點燃,而這需要木柴火。考古遺址的證據表明,人們燃燒骨骼作為燃料——在許多古代爐灶中發現了燒焦的腿骨殘骸。正是這些火的熱量使這些無畏的狩獵採集者在北極嚴冬的寒夜中得以生存。

逃往美洲
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結束,大約在13,000年前,陸橋開始消失在海平面以下。隨著巨大的大陸冰蓋融化,釋放出數十億加侖的淡水,全球海平面上升。隨著陸橋被淹沒,整個白令地區變得更加溫暖潮溼,灌木苔原植被迅速蔓延,超過了曾經主導白令地區內陸低地的草原苔原植物。

雖然這標誌著猛獁象和其他大型食草動物的末日,但也可能為人類遷徙提供了動力。隨著退去的冰川開闢了進入大陸的新路線,人類首先遷徙到阿拉斯加內陸和育空地區,最終向南遷出北極地區,前往美洲的溫帶地區。我們擁有的關於人類出現在白令地區和阿拉斯加內陸以外地區的最確鑿的考古證據來自這個時期,大約在13,000年前。

這些人被考古學家稱為古印第安人基因證據記錄了從母親傳給後代的線粒體 DNA 中的突變,這些突變存在於今天的美國原住民中,但在馬爾塔遺骸中不存在。這表明一個與西伯利亞大陸隔離數千年的種群,他們是北美洲和南美洲幾乎所有美洲原住民部落的直系祖先——最初的“第一批人”。

本文最初發表於The Conversation。閱讀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