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性語言影響決策

選擇正確的措辭來說服人們採取行動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當您思考決策或試圖說服他人時,請仔細考慮您的隱喻。 隱含的資訊可能會微妙地影響決策。

一項一月份發表在《PLOS ONE》上的研究調查了閱讀不同的隱喻——“犯罪是一種病毒”和“犯罪是一種野獸”——如何影響參與者在選擇城市犯罪問題的解決方案時的推理。 那些閱讀“野獸”隱喻的人更傾向於選擇強調執法的直接方法,而“病毒”隱喻則引發了對系統性的、以改革為重點的解決方案的偏好。 一項後續調查表明,許多參與者不記得他們閱讀的隱喻,並且沒有人認為隱喻會影響他們的推理。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現任奧柏林學院心理學教授保羅·蒂博多說:“人們不會有意識地思考犯罪在哪些方面像病毒或野獸。” “相反,隱喻巧妙地構建了他們理解所描述問題的方式。”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之前的腦成像研究表明,與在左半球已知語言區域處理的字面語言相比,解釋隱喻需要大腦兩側的多個區域。

科學家們尚不清楚這種模式如何影響推理,但他們懷疑大腦在處理隱喻的含義時會觸發相關概念。 蒂博多建議更多地思考您使用和聽到的隱喻,尤其是在利害攸關的時候。 他說:“問問這個隱喻在哪些方面看起來很貼切,又在哪些方面會誤導人。” 結果,我們的決定可能會變得更明智。

Tori Rodriguez 是一位記者和心理治療師,居住在亞特蘭大。 她的作品也曾發表在《大西洋月刊》、《女性健康》和《Real Simple》上。

更多作者:Tori Rodriguez
SA Mind 第 24 卷第 5 期本文最初以“Figurative Speech Sways Decisions”為標題發表於 SA Mind 第 24 卷第 5 期 (), 第 17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1113-17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