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荷爾蒙是男性大腦的關鍵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至少在小鼠中,大腦中迴圈的女性荷爾蒙決定了雄性行為。根據新的研究,雌激素——調節生殖週期的典型女性荷爾蒙——當在發育過程中被允許滲透到大腦時,會將雌性小鼠變成想成為雄性小鼠的樣子。

比利時列日大學的神經科學家朱莉·巴克 (Julie Bakker) 和她的同事在解決大腦發育長期謎團之一的過程中證明了這一點。儘管人們早就知道,某種蛋白質——甲胎蛋白 (AFP)——透過與雌激素結合,在小鼠大腦發育中起著關鍵作用,但尚不清楚 AFP 是透過攜帶激素來促進雌性大腦的發育,還是僅僅透過阻止激素進入大腦。

科學家們使用了無法產生 AFP 的雌性小鼠,並將它們放在一個裝有性活躍雄性小鼠的有機玻璃水族箱中。為了給它們額外的交配動力,它們還接受了女性荷爾蒙的注射和膠囊。但是,與它們的野生同類不同,缺乏 AFP 的小鼠對雄性的求愛表現出很少的興趣,並且它們的大腦中用於產生某些對繁殖至關重要的化學物質的細胞也較少,就像雄性一樣。此外,當與一隻性接受能力強的雌性小鼠放在一起時,沒有 AFP 的小鼠試圖模仿它們的雄性同類,透過爬跨雌性小鼠並進行骨盆 thrusting。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然而,這些觀察結果仍然不能構成確鑿的證據,證明 AFP 透過阻止雌激素來幫助雌性小鼠保持女性化。因此,研究人員阻止了缺乏 AFP 的小鼠在子宮內接觸雌激素。研究人員在《自然神經科學》二月刊上報告說,在沒有 AFP 且大腦發育過程中沒有雌激素的情況下,這些小鼠的行為與它們的野生同類一樣具有雌性特徵。除了揭示缺乏雌激素使雌性小鼠的大腦具有女性特徵外,研究結果還表明,正是這種激素的存在使雄性小鼠表現得像雄性一樣。

在包括人類在內的靈長類動物中,雄激素——而不是雌激素——在使男性大腦具有男性特徵方面起著關鍵作用,而 AFP 不與雌激素結合。但巴克指出,適當命名的性激素結合球蛋白 (SHBG) 可能發揮與 AFP 類似的作用,保持女性的女性特徵,並允許男嬰發展男性行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