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激素被發現可以引導父親行為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母親和父親在育兒方面通常有不同的方法。但是,在激素影響他們行為的程度上,母親和父親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相似。一項新的小鼠研究結果表明,一種長期以來已知會影響女性生殖和母性行為的激素也會影響父性本能。該研究結果發表在本週《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線上釋出的報告中。

雄性小鼠,像許多齧齒動物一樣,往往是缺席的父親。此外,當它們接觸到新生兒時,甚至可能會攻擊或殺死幼崽。過去,這種敵對行為歸因於高睪酮水平,儘管尚未發現該激素與針對嬰兒的特定攻擊性行為之間的直接聯絡。西北大學的喬恩·E·萊文和他的同事們將注意力轉向了孕酮,這是一種通常與女性相關的激素,他們透過基因工程改造了一種缺乏編碼孕酮受體基因的小鼠品系。由此產生的動物對孕酮的影響免疫。“在雄性敲除小鼠中,我們注意到了一些非常令人吃驚的事情,”萊文說。“它們的行為發生了變化,最明顯的變化是完全不攻擊幼崽,並且出現了積極的父性照顧。這些動物是非常棒的爸爸。”事實上,在第一窩幼崽出生後,74%的對照組小鼠會殺死幼崽,而敲除組小鼠則沒有一隻殺死幼崽。研究小組隨後向正常小鼠施用了孕酮抑制劑,發現這些動物的行為與敲除組小鼠非常相似。

儘管缺乏孕酮減少了雄性小鼠對幼崽的攻擊性,但它們對其他雄性的攻擊性行為並沒有發生顯著變化。因此,研究人員認為,一般攻擊性水平依賴於睪酮,而孕酮則單獨調節對後代的攻擊性。“至少在小鼠的情況下,這似乎是一個重要的神經化學開關,可以增加父性行為,並減少對幼崽的攻擊性行為,”萊文指出。“同樣的神經內分泌機制可能在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哺乳動物中也很重要,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