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藥丸阻止腸道感染

該療法已被發現可以阻止艱難梭菌細菌的復發,但商業化藥丸仍遙遙無期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患有頑固性、使人衰弱的細菌感染的患者可能很快就能用充滿源自人類糞便的微生物的藥丸進行治療。

艱難梭菌是一種細菌感染,每年在美國約五十萬人中引起腹瀉和發燒,並且與美國每年約 14,000 名公民的死亡有關。一些醫生現在使用糞便移植來治療複發性艱難梭菌感染,透過灌腸、結腸鏡檢查或直接通向腸道的鼻管輸送充滿健康微生物的供體糞便。

但含有相同供體細菌的膠囊也能有效地進行這些“腸道微生物群移植”,這是 10 月 3 日在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公佈的結果。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加拿大艾伯塔省卡爾加里大學的傳染病專家托馬斯·路易用細菌藥丸治療了 31 名患者,除一人外,所有患者都痊癒了。由於藥丸的侵入性比其他治療該疾病的技術小,它們可以使腸道微生物群移植適用於更多患者——包括那些出於醫療原因無法耐受灌腸或從鼻子到小腸的管子的患者。路易最初是在治療這樣一位患者時製作了這些膠囊。

艱難梭菌通常在抗生素使用破壞了人體腸道細菌的正常平衡後發生。使用來自健康供體糞便的細菌進行的腸道微生物群移植可以恢復這種平衡,並且對艱難梭菌非常有效,而艱難梭菌是出了名的難以用抗生素治療的。

腸道反應
路易研究中的患者每人吞服了 24-34 粒新鮮組裝的細菌膠囊,這些膠囊塗有明膠,以在胃中存活併到達腸道。該團隊透過對腸道微生物群進行測序,對患者的進展進行了長達一年的隨訪。他們發現艱難梭菌已經消失,並且與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群相關的細菌,例如擬桿菌屬梭狀芽孢桿菌屬Clostridium leptum普雷沃氏菌屬雙歧桿菌屬脫硫弧菌屬,數量有所增加。

布朗大學阿爾珀特醫學院胃腸病學家科琳·凱利說:“這種藥丸的想法確實是一大進步”,她在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使用結腸鏡檢查進行糞便微生物群移植。

用實驗室培養的細菌而不是從供體糞便中提取的細菌製成的藥丸是未來的可能性,路易說,他已經接洽了有興趣將他的藥丸商業化的各方。他補充說,他的團隊目前正在嘗試冷凍細菌用於艱難梭菌治療。

然而,合成藥丸的經濟障礙是巨大的。安大略省金斯頓市皇后大學的傳染病專家伊萊恩·彼得羅夫建立了 RePOOPulate,這是一種在實驗室中培養的 33 種不同型別細菌的混合物,旨在模擬微生物群。她的團隊花費了兩年時間才使裝置能夠生長細菌並執行起來,但該過程仍然昂貴,而且細菌也很嬌氣。“老實說,祝你好運,”她對試圖將該技術商業化的公司說。

如果替代方案不是如此廉價,以這種方式生產細菌的高成本將不再是障礙。正如堪薩斯州威奇托市的醫生兼傳染病專家湯姆·摩爾所說:“與現成且非常便宜的人糞便競爭將是困難的。”

本文經雜誌 自然 許可轉載。該文章於 首次發表 於 2013 年 10 月 7 日

Sarah Zhang writes about science and culture. She's currently on a traveling fellowship in Israel where she is also researching on fruit flies at the Institute of Evolution. Before that she studied neurobiology at Harvard. Read more of her work at her website or follow @sarahzhang on Twitter.

More by Sarah Zhang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