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2 月:科學史回顧:50 年、100 年和 150 年前

螞蟻對話;火星植被

Illustration of diatoms and where they reside

1975 年,每日微遷移:“矽藻漢氏舟形藻棲息在海岸線沙灘表面下約一毫米處(左圖)。在白天退潮時,這些生物透過玻璃狀細胞壁末端的孔隙排出粘液,從而向上推進到表面(右圖)。矽藻停留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直到即將被返回的潮汐淹沒。”

《大眾科學》第 232 卷,第 2 期,1975 年 2 月

1975

大陸和兩極的徹底修正

“在現代板塊構造理論之前的各種假說中,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 20 世紀早期提出的一個版本脫穎而出。魏格納當時只能獲得今天可用資訊的一小部分,但他的理論預見了許多現在是基本原理的東西,包括大陸的移動和兩極的漂移。當他的觀點取代了舊模型(在 20 世紀 60 年代)時,這種變化代表了對根深蒂固的學說的徹底修正。在此期間,魏格納的理論充其量被忽視,而且經常受到鄙視。在最低谷時,大陸漂移說的支持者被輕蔑地斥為瘋子。”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我們的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以支援我們。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1925

火星上的春季植被

“斯萊弗在洛威爾天文臺拍攝的一系列火星照片以非常美麗且令人信服的方式展示了,隨著極地冰蓋的消退和火星春季的推進,黑暗區域如何變得更大更深。在秋季轉變為冬季的相反半球上,可以看到黑暗標記正在褪色。斯萊弗有理由說,季節性標記遵循我們對植被所期望的變化規律。植被是否真的覆蓋了該星球的大部分表面還有待確定。如果火星植被的葉綠素與地球植物的葉綠素相似,它應該強烈反射深紅色光,並且透過合適的濾光片拍攝時,黑暗標記應該顯得明亮。但尚未觀察到任何此類現象。但這項測試並非結論性的;許多地球植物沒有表現出這種特性。”

1875

美好的哈德遜河冰收穫

“1875 年的哈德遜河冰收穫已經完成,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的收穫之一。冰塊平均厚度為 14 英寸,總儲量約為 200 萬噸。這巨大的供應量將主要在紐約市消耗。它從位於水邊的巨大冰庫透過大型駁船被蒸汽拖船直接運到冰車上,然後運送到私人住宅。一個小家庭每月的常用供應量為四分之一噸到半噸。價格從每噸 15 美元到 30 美元不等。”

內華達州的街道鋪滿黃金

“內華達州弗吉尼亞城的居民吹噓說,他們街道上的泥土也富含銀和黃金。主要街道在早期是用從礦山取出的廢礦石鋪成的碎石路。從那時起,它們不斷地被過往的礦車上灑落下來的富礦粉塵覆蓋,形成了一個如此珍貴的表面,以至於一盎司或兩盎司的泥土經化驗證明每噸含有:銀,7.54 美元;黃金,2.32 美元;總計 9.86 美元。 ‘在此之後,’這座富饒的城市《企業報》歡呼道,‘即使我們的街道偶爾泥濘不堪,我們也可以擺擺架子,因為我們靴子上的泥土都含有銀和黃金。’”

弗吉尼亞城是 1870 年代中期蓬勃發展的礦業城鎮,人口峰值約為 25,000 人。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資料,2020 年人口為 787 人。

螞蟻會說話嗎?

“螞蟻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交流能力。共同危險的資訊在數千個蟻群中迅速傳播,訊息可能由一兩個偵察兵帶來。它們的交流方式一直是個謎,最合理的假設是透過觸角進行某種形式的擊劍。但根據蘭多伊斯教授向普魯士萊茵蘭自然歷史學會提交的報告,螞蟻配備了一種類似於沙蜂的發聲裝置。儘管它的音高通常是人類耳朵聽不到的,但它的音調範圍可能足以支援一種完全發達的語言。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一種使人聽不到的聲音變得可聽見的裝置;然後一些有進取心的學生可能會給我們提供蟻科習語的比較語法。”

科學家們長期以來表明,螞蟻使用稱為資訊素的化學物質進行交流,這有助於它們排成單行長隊等。然而,近幾十年來,他們發現某些螞蟻屬會發出聲音,甚至一些螞蟻蛹也可以透過聲音進行交流。

Cover of 大眾科學 from 1975, 1925 and 1875.

馬克·費斯切蒂 已在《大眾科學》擔任高階編輯 17 年,並報道了可持續發展問題,包括氣候、天氣、環境、能源、食物、水、生物多樣性、人口等等。他安排和編輯記者和科學家的專題文章、評論和新聞,也以這些形式寫作。他編輯“歷史”專欄,該雜誌的部門回顧了整個時期的科學進步。他是兩本衍生雜誌的創始執行編輯:《大眾科學·思維》《大眾科學·地球 3.0》。他 2001 年為該雜誌撰寫的自由撰稿文章“淹沒新奧爾良”預測了像卡特里娜颶風這樣的風暴將給這座城市帶來的廣泛災難。他的影片你死後你的身體會發生什麼?在 YouTube 上的觀看次數超過 1200 萬次。費斯切蒂曾為《紐約時報》、《體育畫報》、《史密森尼雜誌》、《技術評論》、《快公司》和許多其他媒體撰寫自由撰稿文章。他與全球資訊網的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合著了《編織網路》一書,該書講述了全球資訊網是如何建立的真實故事。他還與微生物學家埃莉諾·列維合著了《新型殺手疾病》。費斯切蒂曾任《IEEE Spectrum Magazine》《Family Business Magazine》的執行編輯。他擁有物理學學位,並兩次擔任路易斯安那州百年學院的公民文化阿塔韋研究員,該學院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2021 年,他獲得了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的羅伯特·C·考恩科學新聞持續成就獎,該獎項旨在表彰他在地球和空間科學方面的傑出報道職業生涯。他曾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 (NBC) 的《與媒體見面》、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歷史頻道、NPR 新聞和許多新聞廣播電臺節目中亮相。在 X(原 Twitter)@markfischetti 上關注費斯切蒂

更多作者:馬克·費斯切蒂
大眾科學雜誌第 332 卷第 2 期本文最初以“50 年、100 年和 150 年”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第 332 卷第 2 期(),第 92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22025-5hmWvJap7I3Krb9blmYlf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