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周前,孟買一家診所聲稱已經確定了十幾例結核病(TB)患者,他們感染的菌株對所有已知療法都具有耐藥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結核病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肺部感染,每年在全球範圍內導致約150萬人死亡,因此,如果出現完全無法治療的疾病形式,將引起警惕。“它傳達了一種資訊,即沒有希望,沒有一種藥物有效,”蒙特利爾麥吉爾大學的結核病研究員馬杜卡·帕伊說。
幸運的是,孟買的病例似乎並非完全無法治療。印度衛生和家庭福利部上週評估了這些病例後報告稱,患者實際上患有“廣泛耐藥性”結核病,這是一種難以治療但並非無法治癒的疾病形式。儘管12名患者中有3人已經死亡,但據報道,其餘9人正在接受用於治療廣泛耐藥性結核病的抗生素治療,例如氯法齊明和利福布汀。
儘管如此,該病例促使世衛組織安排在3月份召開會議,討論是否應建立一個新的“完全耐藥”結核病類別。最有可能的是,“廣泛耐藥性”或XDR仍將是結核病威脅的最高級別。首先,目前用於確定耐藥性結核病的實驗室測試不夠可靠,無法完全排除所有結核病藥物,尤其是六類二線藥物中的三類。“這些測試的重現性不高,”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耐藥性結核病專案負責人彼得·塞吉爾斯基說。“你甚至可能從同一患者標本中獲得不同的結果。”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如果沒有明確、可量化的診斷標準,世衛組織就無法指定新的疾病類別。例如,XDR-TB被定義為對主要的 first-line 結核病藥物——利福平和異煙肼——以及兩種或更多種具有可靠藥敏試驗的二線藥物具有耐藥性的結核病。
還有新的結核病藥物即將問世,包括兩種可能在未來幾年內可供患者使用的藥物,這使得增加“完全耐藥”結核病類別的時機不切實際。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不可能存在無法治療的結核病形式。“討論它是有道理的,”塞吉爾斯基說。這也不意味著公共衛生工作者可以放鬆警惕。耐藥性結核病仍然是全球範圍內的一個巨大問題。它不僅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的治療,而且一旦耐藥菌株發展出來,它們就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研究員卡羅爾·米特尼克說,最近的印度病例真正突出的不是完全耐藥性的可能性,而是全球範圍內對結核病進行一致管理的需求,她專門研究耐藥性結核病的治療。“這反映了獲得優質護理和治療的機會不均等,”她說。
例如,在巴西等一些國家,結核病藥物受到高度限制,但在其他國家則更容易獲得。來自印度並在那裡研究過結核病治療的麥吉爾大學的帕伊說,在印度,每年約有200萬新發結核病病例,人們有可能在沒有處方的情況下從藥房獲得一些結核病藥物。“很多患者不會服用完整的[抗生素]療程,然後他們開始使用一種新藥。這就是導致耐藥性的模式,”他說。去年發表在PLoS One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包括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在內的幾個國家,私人市場過度銷售結核病藥物,這意味著濫用。
新的、即將釋出的結核病藥物是專門為解決耐藥菌株而開發的,但專家警告說,如果沒有適當的疾病管理,患者將在新療法發揮作用之前對其產生耐藥性。
一些印度新聞報道批評孟買診所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但塞吉爾斯基說,它正在識別和報告此類病例是一個好跡象。“在過去的10年中,發展中國家發現了耐藥性結核病病例的浪潮,”他補充道。問題本身並不新鮮,但現在由於意識的提高和獲得耐藥性篩查技術的機會增加,問題得到了更好的記錄。“可能仍然有比我們所知的更多的嚴重耐藥性結核病病例,”塞吉爾斯基說。
在美國,結核病可能不是一個緊迫的問題,在美國,每10萬人中只有約3.6例病例(pdf),而東南亞為280例,非洲為450例,根據世衛組織的說法。但在耐藥性結核病時代,每個國家都很脆弱。正如非營利組織“遏制結核病夥伴關係”在最近的一項運動中所說,“任何地方的結核病都是各處的結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