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祇的恩寵

根據目前的科學思維,幸福感與其說是取決於我們的環境,不如說是取決於我們的基因稟賦

偶然發現幸福
作者:丹尼爾·吉爾伯特
阿爾弗雷德·A·克諾夫出版社,2006年

幸福的假設
作者:喬納森·海特
基礎圖書出版社,2006年

幸福:一部歷史
作者:達林·M·麥克馬洪
大西洋月刊出版社,2006年

天空被遊樂場的光芒塗抹,旋轉、閃爍、招手冒險者,但我決定去體驗另一種刺激:羅尼和唐尼·加里昂,連體雙胞胎,在明尼蘇達州博覽會上。感到有些內疚,我買了票,小心翼翼地走到他們稱之為家的拖車視窗前。他們三十歲,腹部連在一起,坐在沙發上,伸長脖子看電視。

二十五年後,我仍然對這種怪誕與平凡令人眼花繚亂的結合感到震驚。試圖將自己投射到他們的處境中——一個有兩個頭的人,兩個只有一個身體的人——我只感到噁心、恐懼,並確信我寧願死去。然而,他們就在那裡,從一個城鎮旅行到另一個城鎮,過著某種生活。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當我們試圖設想別人的幸福時,我們會因傲慢和缺乏想象力而受苦。1997年,當科學作家娜塔莉·安吉爾採訪後腦勺相連、髮型各異的洛瑞和雷巴·沙佩爾時,她們都堅持認為自己基本上是滿足的。

“總有好日子和壞日子——那又怎樣?”雷巴說。“這就是我們所知道的。我們不討厭它。我們每天都這樣生活。”洛瑞同樣斬釘截鐵地說:“人們走過來對我說,‘你真是太鼓舞人心了。現在我意識到與你們相比,我自己的問題是多麼的微不足道。’但他們不知道我有什麼或沒有什麼問題,也不知道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最近出版的三本書——兩本由科學家撰寫,一本由歷史學家撰寫——探討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其中常識和世代相傳的智慧越來越受到來自心理學、神經科學和遺傳學的發現的挑戰。

在生存鬥爭中,進化自然地塑造了我們的神經系統,使其對消極的反應比對積極的反應更快。在後天發育的前腦能夠推理出我們聽到的嘶嘶聲來自意式咖啡機之前,原始的杏仁核會低語“蛇”。根據大腦的哪個部分受到更多關注,一個人會傾向於憂鬱和焦慮或快樂和大膽,但這種選擇可能超出控制範圍。

似乎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情感“設定點”或“認知風格”,這是基因決定的,難以改變。在《幸福的假設》一書中,弗吉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觀察到,彩票中獎者和癱瘓受害者很快就會恢復平衡,重新獲得他們在命運降臨之前感受到的快樂或悲傷水平。羅尼、唐尼、洛瑞、雷巴和我們其餘的人對生活的感受,可能與其說是取決於環境,不如說是取決於天生的性格,大腦的形狀。

古代希臘人對神經學一無所知,他們將幸福等同於受到神祇的恩寵,這是他們無能為力的事情。這種宿命論凍結在我們的語言中。幸福(Happiness)、偶然(happenstance)、隨意(haphazard)、不幸(hapless)——都源於同一個詞根。在《幸福:一部歷史》中,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歷史學家達林·M·麥克馬洪梳理了這一思想的萌芽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隨著基督教的出現,幸福變成了在來世渴望的東西,而隨著啟蒙運動的出現,幸福變成了在地球上追求的東西。從那時起,自然而然地發展出了笑臉(麥克馬洪告訴我們,由哈維·R·鮑爾於1963年發明)以及不丹決定根據“國民幸福總值”來衡量其經濟。[break]

隨著進化生物學的發展,我們又回到了希臘人:幸福在於抽籤的運氣,我們在基因彩票中的表現,這是現代對福爾圖娜之輪的稱呼。甚至地理位置或經濟地位的影響力也不如它。幾年前,在《科學與精神》雜誌上,另一位心理學家羅伯特·比斯瓦斯-迪納寫道,他在加爾各答貧民窟和格陵蘭島嚴酷的北部海岸的人們中發現了非常高昂的精神狀態。“研究表明,我們是高度進化的情感系統的幸運繼承者,這使我們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有些幸福,”他寫道。“我們傾向於積極地解釋事物,並迅速適應大多數事件。”

缺點是,這種本能的樂觀主義會妨礙我們對什麼會或不會給我們帶來快樂做出好的猜測。我們不僅難以想象他人的艱苦生活,也難以想象自己的艱苦生活。在《偶然發現幸福》中,研究“情感預測”的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吉爾伯特表明,人們對自己從假期、新車或孩子或第二份甜點中獲得的快樂抱有膨脹的期望。但我們作為未來學家的失敗也從另一個方面削減了。我們高估瞭如果我們被解僱或掉了一顆牙齒,甚至失去朋友或伴侶時會感到多麼糟糕。理性化,我們的情感免疫系統,堅持即使是最悲傷的事件也要儘可能地展現最好的一面。

“我們對待未來的自己,就好像他們是我們的孩子一樣,”吉爾伯特寫道,“花費我們大部分時間的大部分時間來構建我們希望讓他們快樂的明天。”但孩子們卻變成了忘恩負義的人,抱怨我們應該讓他們住在老房子裡,或者學習牙科而不是法律。

總而言之,所有這些發現可能看起來有點令人沮喪。但忠於我們的本性,我們可以以更陽光的方式看待它們。一個完整的產業已經湧現出來——大眾市場療法、化妝品、廉價豪華遊輪——提倡一種粗俗的國民幸福感,一種有義務尋歡作樂的感覺。來自心理實驗室的一點知識可能會減輕一些壓力,為自助書的反面提供素材——不是一本關於如何獲得幸福的指南,而是一本關於理解為什麼最終你可能不會幸福的指南。

喬治·約翰遜最新出版的書是《萊維特的星星:發現如何測量宇宙的女性不為人知的故事》(W. W. 諾頓出版社,200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