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會降低睪丸激素,讓父親們待在家中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新晉父親的“男子氣概”性激素——睪丸激素水平會下降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男性可能不會像他們懷孕的伴侶那樣經歷激素的過山車,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旦嬰兒出生,他們的身體會在生物學上過渡到“爸爸模式”,新晉父親的“男子氣概”性激素——睪丸激素水平會下降。

伊利諾伊州芝加哥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李·蓋特勒告訴《生命科學》:“在某種程度上,男性天生就應該照顧他們的孩子。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傳統的人類進化模型將女性描繪成照顧孩子並留在家中的採集者。”

研究人員表示,激素水平下降是有道理的,因為高睪丸激素往往會促進與爭奪配偶相關的行為,以及可能與父親的責任相沖突的冒險活動。[歷史上12位最慈愛的父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事實上,睪丸激素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新生兒的父親以及那些高度投入育兒的父親。

父親天生就應該照顧孩子的發現,補充了以往人類進化的文化模型,傳統上這些模型將母親描繪成天生就應該親身照顧孩子。

研究父親
這項研究跟蹤了參與宿務縱向健康和營養調查的465名男性,該調查於1983年在菲律賓開始,當時參與者1歲。在21.5歲時(2005年),研究人員測試了單身男性參與者在醒來時和睡覺時的睪丸激素水平。當約一半的參與者成為父親時,他們在26歲(2009年)時再次進行了測量。

保持單身的男性顯示出與年齡相關的男性性激素略微下降,約為12%至15%,而新晉父親(那些有一個月至一歲嬰兒的父親)的睪丸激素水平平均下降約30%。新生兒(1個月及以下)父親的激素水平比單身男性的水平下降了4到5倍,是年齡較大的兒童父親的兩倍。 

蓋特勒說:“新生兒會帶來非常強烈的身體、情感和心理變化。我們看到男性的生物學對此做出反應,這與我們期望男性試圖過渡到成為新生兒父親的新角色相符。”

睪丸激素的影響 至於睪丸激素降低的影響,研究人員不能確定。可能會對性慾和肌肉質量產生影響,但可能影響輕微,因為參與者的水平仍在正常範圍內。

蓋特勒說:“性生活改變的原因比父親的睪丸激素水平下降要複雜得多。事實是,睪丸激素水平與性慾之間沒有很強的關係。”

較低的睪丸激素可能會影響男性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主要是透過抑制他外出和繁殖的衝動。較高的睪丸激素與冒險行為增加和與其他男性競爭有關。這可能就是為什麼隨著育兒投入的增加,睪丸激素水平甚至更低的原因。

蓋特勒說:“當父親做出這個選擇,這個積極的參與決定時,睪丸激素會透過進一步下降來做出反應。他們的身體會做出反應,說‘我們現在的重點在這裡,我們關注的是孩子。’”

這一發現還可以解釋為什麼擁有伴侶併成為父親對男性的健康和長壽有好處。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睪丸激素水平的變化介導的。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睪丸激素會降低免疫功能:較高的睪丸激素水平可能會干擾免疫系統抵抗感染的能力。如果這是真的,降低睪丸激素可能是對男性健康的一項投資。

研究人員計劃在這些男性30歲左右時進行後續研究。

該研究於今天(9月12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2011 TechMediaNetwork.com。保留所有權利。.

LiveScience is one of the biggest and most trusted popular science websites operating today, reporting on the latest discoveries,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and fascinating breakthroughs that impact you and the wider world.

More by LiveScien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