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各地受到覓食愛好者食用的一種野生蘑菇被發現含有危險且可能致命的毒素。中國科學家認為他們已經鑑定出導致橫紋肌溶解症的蘑菇毒素,這是一種有時致命的疾病,可對腎臟造成不可修復的損害,最早於15年前在法國報道。然而,這些毒素並非從被認為是罪魁禍首的蘑菇松口蘑中分離出來,而是從其近親灰綠口蘑中分離出來的,突顯了真菌毒理學的複雜性。這些科學家建議,覓食蘑菇的人應避免食用這兩種蘑菇。
松口蘑和灰綠口蘑都屬於一類曾被認為是可食用的野生蘑菇。2001年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在1992年至2000年期間,發生了12例嚴重的人類橫紋肌溶解症病例,導致3人死亡。1 這些病例大約發生在患者食用被認為是松口蘑的野生蘑菇一週後。透過給小鼠餵食松口蘑並測量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橫紋肌溶解症的標誌物),研究人員在2001年得出結論,這種蘑菇是罪魁禍首。
然而,迄今為止,尚未開展工作來準確鑑定松口蘑中導致橫紋肌溶解症的具體化學物質。劉吉開是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高階科學家,他的團隊從法國西南部沙質海岸的松樹下采集了松口蘑和灰綠口蘑的樣本。他們從灰綠口蘑中分離出15種新的三萜類地菇內酯和皂甙烯醇酯。2 兩種皂甙烯醇酯表現出急性毒性,以 88.3 和 63.7 毫克/千克體重殺死小鼠。這兩種化合物均增加了小鼠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共同作用?
劉吉開告訴《化學世界》說:“這兩種新化合物具有中等毒性,因此它們有可能協同作用,或許與其他未知的蘑菇毒素以累積的方式共同作用,導致致命的橫紋肌溶解症。” 他估計,一個人必須每天食用一份灰綠口蘑,連續幾天才會達到致命劑量。他說,幸運的是,灰綠口蘑因其風味而備受推崇,但僅少量食用,否則可能會有更多人喪生。
劉吉開說,他的團隊還鑑定出松口蘑提取物也具有毒性,但其毒素與灰綠口蘑中的毒素不同。這些資料尚未發表。“橫紋肌溶解症患者可能同時食用了松口蘑和灰綠口蘑,或者他們中的一些人將灰綠口蘑與松口蘑混淆了,”他說。2012年,劉吉開的團隊發表了另一項研究,表明三種蘑菇毒素的組合可能導致中國200多人死亡。
松口蘑是最著名的致命蘑菇,但其相應的毒素仍未被鑑定出來,日本京都藥科大學的有機化學家橋本貴美子說。但橋本不同意灰綠口蘑是歸因於松口蘑中毒事件的罪魁禍首。這是因為在法國和波蘭都曾報道過松口蘑引起的中毒事件。儘管劉吉開基於法國樣本的研究將灰綠口蘑與橫紋肌溶解症聯絡起來,但波蘭的病例可能仍然證明松口蘑與該疾病之間存在聯絡。此外,灰綠口蘑和松口蘑看起來截然不同,因此這兩種蘑菇不應容易混淆。“灰綠口蘑的菌蓋呈灰色,菌肉呈白色,[而]松口蘑的菌蓋呈黃色至棕色,菌肉呈黃色,”橋本說。
中國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的真菌分類學家李泰輝說,劉吉開的研究表明了真菌毒性的複雜性。“一種有毒蘑菇可能含有不同型別的毒素,同一種毒素的毒性也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李泰輝說,並補充說,由於真菌種類繁多,因此在鑑定真菌時很容易犯錯。“因此,重要的是要確定食用不同數量和不同組合的蘑菇所產生的毒性水平,”李泰輝解釋說。
本文經《化學世界》許可轉載。該文章於2014年6月16日首次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