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大故事的未來。
為什麼日本3月11日發生的地震如此巨大?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科學家湯姆·布羅切爾告訴KQED新聞,其中一個答案是斷層破裂的規模巨大,以及太平洋板塊不斷推向日本下方的速度。人們在日本主島本州的所有城市都感受到了震動。
以下是一些與自1900年以來世界第五大地震的成因和後果相關的更多事實和資料。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震級:9.0
太平洋板塊撞擊日本島弧的速度:每年8.9釐米(3.5英寸)
加利福尼亞州聖安地列斯斷層滑動的速度:大約每年4釐米
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板塊之間邊界的破裂範圍:長290公里(180英里),寬80公里
本州島的近似長度:1300公里
自上次發生如此規模地震襲擊日本板塊邊界以來經過的年數: 1,200
日本報告的強烈震動持續時間:三到五分鐘
美國地質調查局網站訪客報告感受到地震的最遠距離:約2000公里
地震後本州島似乎移動的距離:2.4米
地震導致地球質量重新分佈後,一天長度的變化:縮短了1.8微秒
一天長度的正常季節性變化:1000微秒
地震深度:24.4公里
地震在地球地殼中發生的深度範圍:0 – 700公里
海嘯在開闊海洋上的最高速度:約每小時800公里
噴氣式客機的正常巡航速度:每小時800公里
仙台居民在海嘯來襲之前獲得的預警時間:8到10分鐘
主震的已確認前震次數:四次
已確認的前震震級:6.0、6.1、6.1和7.2
已確認的餘震次數: 401
全球每年平均發生震級超過6.0的地震次數: 150
其他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CNN、SPACE.com、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波音、PBS 新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