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 (ISS) 是人類送入太空的最大結構。事實上,它非常大,以至於不是一次性發射升空的。它是分批送上去的,然後在軌道上組裝而成。據估計,國際空間站也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人造物體。其高昂的價格標籤超過 1000 億美元。
那麼,誰在使用空間站?用途是什麼?它到底有多大?我們能在地球上看到它嗎?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國際空間站。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國際空間站有什麼用途?
國際空間站每天都在進行各種科學實驗。首先,國際空間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從外部觀察地球的機會。空間站的宇航員進行實驗,其中包括協助風暴預報和測試衛星技術等。
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還進行粒子物理學實驗,例如使用阿爾法磁譜儀-02來尋找暗物質和反物質粒子,而不會受到地球上通常會減弱這種訊號的背景噪音的影響。
空間站的居住者還參與研究人體(包括我們的肌肉、骨骼、心臟和眼睛)在沒有地球完整引力的情況下如何變化。在 NASA 獨特的雙胞胎研究中,宇航員斯科特·凱利在太空度過了近一年時間,期間和之後,他的生理、分子和認知變化與他已退休的宇航員同卵雙胞胎兄弟馬克·凱利進行了比較研究。雙胞胎研究的主要發現之一是確定我們的免疫系統在太空中的工作方式與在地球上一樣。宇航員斯科特·凱利在國際空間站上給自己接種了流感疫苗,他的免疫系統反應正如我們預期的一樣。
宇航員還學習如何保持航天器正常執行。他們可以測試未來太空任務的新技術。這些技術發展,加上人類生物學研究,是我們邁向更長時間太空任務的第一步,而探索其他世界將需要更長時間的太空任務。例如,前往火星的旅程至少需要三年往返。
宇航員和航天員還承擔著維護任務,包括進行太空行走以進行維修。為了對抗已知在微重力下發生的骨密度和肌肉流失,他們還必須每天抽出至少兩個小時進行鍛鍊。您可以檢視加拿大宇航員克里斯·哈德菲爾德關於國際空間站生活的影片系列,瞭解在微重力下刷牙、擰乾溼毛巾、製作甜點甚至睡覺是什麼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