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農民利用尿液提高作物產量

新型廁所讓村民可以收集尿液作為肥料

尼泊爾索塘——從最近的公路步行兩天,翻越珠穆朗瑪峰下的山丘和山谷,農民布迪曼·塔芒正將一籃子捲心菜裝車,準備運往每週一次的市場。他的捲心菜是當地平均尺寸的兩倍,由於捲心菜按公斤出售,它們也使他的利潤翻了一番。

兩年前,塔芒甚至無法種植足夠的捲心菜來出售。但從那時起,他了解了人類尿液的魔力。

“這不是捲心菜!這是布迪曼!”他宣稱,舉起一個英雄般大小的圓球指向天空。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位於科羅拉多州的非營利組織 Dzi 基金會與當地一家非政府組織合作,去年啟動了一個專案,為尼泊爾東北部索盧昆布地區索塘村近 6500 名居民建造 1000 多個廁所。每個家庭都可以選擇普通蹲便器和雙孔便器,後者可以在一個單獨的盆中收集尿液,稱為“生態衛生”或生態廁所。塔芒不迴避新事物,是少數幾個大膽選擇後者的人之一:收集尿液用作肥料。

不到一個月,他五口之家就裝滿了 60 升的尿液收集罐。塔芒隨後不得不抑制任何厭惡感,在他的 500 平方米菜地上試驗這種金色的營養物質。

那一年,他通過出售捲心菜和花椰菜賺取了相當於 252 美元的收入(尼泊爾盧比 22,000),大大增加了他的收入。他將一半的金額投資於一家微型水電站的股份,該水電站將為他的地區帶來電力,並將剩餘的錢用於購買種子並存入銀行,用於孩子的教育。

益處和風險
尿液主要含有水,其中混合著植物可以快速輕鬆吸收的營養物質。它通常與富含氮的肥料尿素相比較,只是以液態形式存在且不花錢。

在源頭分離尿液可以節省資源,否則這些資源將作為廢物透過昂貴的汙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

透過用尿液代替礦物肥料,農民還可以稍微抵消其碳足跡,並減少對磷的需求,磷存在於正在枯竭的儲量中。在像尼泊爾這樣礦物肥料供應有限的國家,尿液提供了一種易於獲得的替代品。

在該地區使用尿液並非新鮮事。除其他外,加德滿都谷地尼瓦爾族社群的農民傳統上會在樓梯下小便,並在上面撒上灰燼,以便以後混合到他們的菜園土壤中。但隨著加德滿都的發展,人們逐漸對如此親密地處理人類排洩物感到厭惡,而新的沖水馬桶確保了這種感覺。

過去十年為重新將尿液與農業聯絡起來所做的努力得到了更可靠的科學支援,並特別關注衛生。

2006 年,世界衛生組織 (WHO) 出版了四卷關於安全使用廢水的指南,瑞典傳染病控制研究所的微生物學家卡羅琳·舍寧為此做出了貢獻。

舍寧說,尿液造成的健康風險可以忽略不計,除非發生糞便病原體的意外汙染。為了防止這些病原體進入食物,世衛組織提出了一系列行為障礙——從源頭分離尿液到僅將尿液施用於土壤而不是葉子,優先考慮將要煮熟的作物以及廚房的衛生處理。 

舍寧說,透過尿液洩漏到環境中的藥物和激素痕跡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但“我們不認為這是一個大問題”。透過將尿液施用於土壤,而不是透過廢水處理系統迴圈利用,我們對環境造成的“風險更小,因為土壤中的降解更多,而且不會暴露於魚類和其他動物”。

尼泊爾中央園藝中心的土壤科學家賈納丹·卡德卡指出,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是,長期連續施用尿液是否會影響土壤肥力。卡德卡說,尿液中的高鹽含量可能會使土壤呈鹼性,使植物更難獲得養分。這種現象尚未在田間觀察到。

吸收緩慢
過去十年,促進尿液在農業中應用的專案已在全球範圍內 распространились:從為布吉納法索瓦加杜古城市 6500 名使用者設計的尿液收集和運輸系統;到印度西孟加拉邦的人尿用於鯉魚養殖的研究;以及瑞典超過 135,000 個轉移尿液的廁所。

儘管如此,吸收仍然緩慢。

城市環境中最大的挑戰是收集和運輸所有晃動的升裝尿液到農民的田地。

“如果一個人平均每天產生兩升尿液,那麼一個六口之家每天產生 12 升,每週產生 84 升,這是一個巨大的量,特別是如果你必須考慮三到四個月的儲存時間,”加德滿都環境與公共衛生組織的專案經理普拉傑瓦爾·什雷斯塔說。

“人們正在絞盡腦汁,想辦法為那些不想或沒有能力在自己的土地上使用尿液和糞便的家庭安排收集系統,”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的顧問、2010 年出版的尿液和作物生產指南的主要作者安娜·裡切特·斯廷辛補充道。

研究人員現在正在研究固化尿液中可用的寶貴磷,或使用尿液來強化堆肥的可能性。

舍寧補充說,許多城市的汙水基礎設施已經建成,可以將混合的尿液、糞便和水輸送到大型處理廠,這將需要大量投資才能改變。出於這些原因,斯廷辛認為尿液施肥在農村地區具有最大的潛力,在那裡,這項技術還可以為糧食安全和衛生做出貢獻。她說,其推廣應側重於透過示範提高當地意識,並讓“農民參與衛生系統的規劃和實施”。

從菠菜到薑黃
索塘農民接受新肥料的方式說明了這種當地努力可以真正走多遠。

2011 年初,當地的索盧昆布發展協會 (SDS) 和 Dzi 基金會為近 150 名農民組織了四次全天培訓課程,向他們介紹了尿液的正確施用方法和益處。他們還建立了一個研究和示範農場基地,編寫了培訓手冊和影片,並支援 11 位骨幹農民帶頭進行農業創新。 

Dzi 基金會的技術顧問馬裡恩·贊迪描述了人們過去如何將萬壽菊塞進鼻子裡以阻擋難聞的氣味,但在一年中,他們如何從猶豫不決轉變為習慣。

2011 年選擇尿液分離廁所的家庭佔 37%,而 2012 年幾乎有 65% 的家庭選擇了這種廁所,預計 2013 年會更多。那些選擇普通廁所的人開始表示遺憾,有些人甚至使用臨時容器收集尿液,另一些人則考慮用自己的積蓄購買生態廁所。

農民逐漸豐富了他們的調色盤,嘗試種植玉米、小米、南瓜、番茄、香蕉、番石榴、辣椒、花椰菜和捲心菜。

“我們透過蔬菜生產創造了對尿液的需求,”贊迪說。

家庭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尿液來施用於他們的主糧作物,但贊迪已將賭注押在小廚房花園中相對有價值的作物上。

SDS 社會動員員丹·巴哈杜爾·巴斯內特是第一個在索塘測試尿液盈利能力主張的人,他從菠菜開始。菠菜長得更快更綠,煮熟後味道更軟更美味。最初,他會將菠菜提供給他的訪客並徵求他們的意見,但沒有告訴他們秘密成分。然後他在西紅柿上嘗試了它,西紅柿在村莊裡是一種不常見的水果,他賣出了價值高達 460 美元(尼泊爾盧比 40,000)的西紅柿,或是在一個季節就達到了索塘平均年收入的兩倍。

他的收益很快傳開,其他農民也開始效仿。

今年,他的花園裡種滿了圓辣椒,成公斤的辣椒被徒步運送四天到南池集市,以滿足夏爾巴社群對香料的需求。他明年的夢想是使用尿液種植薑黃,薑黃現在從印度進口。他說,沒人知道他能走多遠。

本文最初在 環境健康新聞 上發表,環境健康新聞是由非營利性媒體公司環境健康科學出版社釋出的新聞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