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延續下去。
儘管您可能對美國醫療保健系統有各種看法,但至少當您在藥房取藥時,您可以相當肯定藥物符合必要標準。 但在欠發達國家,情況並非如此。《柳葉刀》 current issue 中的兩份報告指出,在一些非洲和東南亞國家,劣質假藥的普遍程度令人震驚。
在一項研究中,英國阿伯丁羅伯特戈登大學的羅伯特·泰勒及其同事研究了來自奈及利亞 35 家藥房的藥物樣本,包括抗瘧藥、抗菌藥和抗結核藥物製劑。 他們發現,在 581 個樣本中,幾乎一半的樣本活性成分含量過少或過多。 作者指出,這些不合格的藥物可能導致“治療失敗並選擇耐藥生物”。 在第二項研究中,英國牛津約翰·拉德克利夫醫院的保羅·牛頓及其同事分析了在東南亞從各種商店、醫院、藥房和非政府組織採購的、作為抗瘧藥物青蒿琥酯銷售的產品。 該團隊確定,在 104 個樣本中,超過三分之一實際上是假藥——根本不含活性成分。
在報告隨附的評論中,英國伯明翰阿斯頓大學的阿蘭·李萬波指出,儘管監管藥品生產和分銷將很困難,但政府需要盡一切努力保護消費者,包括實施質量保證程式、禁止違法者進行交易,並對公眾進行有關劣質假藥產品的教育。 他補充說:“生產真品的製藥公司當然也可以透過在其定價策略中考慮可負擔性來提供幫助,從而降低欺詐行為的利潤。” “儘管在這個領域很難保持樂觀,但我們仍希望這些努力的結合可能會取得一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