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次,許多孩子放學回家時拿著一種不同的成績單。這些信件不列出“A”、“B”或更低的分數。相反,這些被非正式地稱為“肥胖信”的報告,評估孩子們的身體質量指數(BMI)與同齡其他孩子的比較情況。
許多孩子收到了不及格的“成績”。考慮到超過三分之一的兒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這並不太令人驚訝。“肥胖信”旨在幫助督促這些孩子的父母做出一些健康的改變。一些證據表明,這些信件可能會提高父母對健康和體重問題重要性的認識。然而,缺乏確鑿的證據表明這些報告能幫助肥胖兒童減輕體重。
缺乏良好資料的情況持續激怒批評人士,他們認為收集此類健康資訊應留給孩子們的醫生和父母。一些人還抱怨教育工作者花費哪怕是象徵性的金額——每所學校每年可能花費 60 到 500 美元——而音樂和藝術專案正面臨成本壓力,並且幾乎沒有證據表明這項支出能讓孩子們更健康。“肥胖信”的爭議也引發了首次隨機對照試驗,以測試目前在九個州實施的做法的有效性。但即使缺乏明確的答案,很明顯這些信件已經引起了接收者的注意。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以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看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這些信件似乎確實會影響父母對其孩子體重和健康的看法。在阿肯色州的父母閱讀這些信件一年後,一項調查 發現,父母更有可能準確描述其孩子的體重狀況(即超重或健康體重)。另一項在馬薩諸塞州進行的研究查看了健康成績單,發現收到信件的父母更可能瞭解孩子的體重並採取措施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沒有像“肥胖信”這樣的干預措施,父母對兒童體重的誤解很常見。多項研究表明,大多數父母普遍認為他們孩子的體重是正常的,即使實際上並非如此。在一項調查中,約四分之三的肥胖學齡前兒童的父母表示,他們孩子的體重“剛剛好”——這是更大的趨勢的一部分,即超重被視為新的常態。“如果社會改變我們定義‘大’的方式,並將更大的體型正常化,那麼就更難指出存在問題,”埃默裡大學公共衛生和醫學教授傑弗裡·科普蘭說。
2005 年,由科普蘭擔任主席的醫學研究所(IOM)小組首次建議學校應將孩子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告知家長,BMI 是身高體重比的計算。 該小組的任務是思考如何最好地對抗兒童肥胖,他們開始思考學校如何提供幫助。他們知道,其他基於學校的測試被用於評估視力或聽力。也許 BMI 可以成為下一個前沿領域。
然而,對這些信件的反應充其量是褒貶不一。它們並不總是能送到父母手中。即使送到了,父母也可能不閱讀或不理解其含義。有時,它們會引發憤怒:父母報告說信件內容沒有保密,他們的孩子因評級而受到欺凌,或者這些信件引發了他們孩子們的身體問題。馬薩諸塞州在三年後放棄了其全州範圍的專案,理由是擔心保密性以及無法監控學校如何向家長傳達這些資訊。
然而,一些父母在後續調查中報告說,他們在閱讀信件後改變了孩子不健康的零食或運動量,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還有其他研究表明,大多數父母確實想要這些信件。
然而,除了關於信件的書寫或傳遞方式問題的研究之外,關於它們是否真的能幫助孩子減肥的答案仍然懸而未決。阿肯色州是最早採用此類通知的州之一。2003 年(甚至在 IOM 建議之前),它推出了一項要求,不僅要測試 BMI,還要向父母傳送信件描述調查結果。自從全州範圍的通知計劃實施以來,BMI 已經停止增長——保持在平臺期。
這種變化是由於這些信件嗎?很難確定。原因之一:這些信件並不是該州為對抗兒童肥胖而採取的唯一行動。該州還啟動了各種旨在幫助孩子們在學校吃得更健康、鍛鍊更多的專案。更復雜的是:阿肯色州的 BMI 趨勢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全國範圍內兒童 BMI 的凍結。這可能反映出全國對兒童肥胖問題的更大意識以及行為的改變。但是,同樣,很難說。
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員多米尼克·G·魯吉耶裡研究了這些信件,她認為,將 BMI 分數作為衡量成功的唯一指標可能是誤導。“還有其他衡量成功的標準,”她說,她指出,在阿肯色州採取干預措施後,學校的自動售貨機銷量下降,以及有報告稱那裡的孩子們進行了更多的體育鍛煉。
為了尋找更確鑿的證據,研究人員啟動了首次隨機對照試驗,以考慮“肥胖信”是否能發揮作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兒童健康和差異問題專家克里斯汀·馬德森領導了這項研究,該研究包括加州各地的 75 所學校,這些學校被分為三組。第一組將不進行任何包括身高和體重測量的年度體能測試。第二組將進行此類體能測試,但資料不會發送給學生或他們的父母。第三組將進行測試,隨後父母將收到單頁信件,描述測試結果。信件將詳細說明 BMI 測量結果是否表明孩子體重過輕、體重適當、“有超重風險”或已經“超重”。
這項為期三年、去年開始並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的研究包括三年級到八年級的學生。“我認為正在進行的這項隨機研究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但加州的結果如何推廣到其他州呢?”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育政策教授凱文·吉問道,他最近研究了阿肯色州的 BMI 信件是否對高中年齡段的孩子有任何益處,這些孩子的父母在學生年齡較小時曾收到過信件——結果並沒有。他說,目前,不同的州在不同的年級進行 BMI 篩查,流程甚至信件內容都沒有一致性。
但新的資料表明,在某些情況下,告訴人們他們超重可能會適得其反——助長更多不健康的行為。《國際肥胖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其中包括美國和英國的成年人,發現當個人認為自己超重時,會導致他們吃得更多。此外,無論該人是否真的超重,這一發現都是成立的。研究作者得出結論,認為自己超重與應對壓力而暴飲暴食有關,這會加劇未來的體重增加。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馬德森說,暴飲暴食可能掩蓋了一種“絕望感”。她說,這項新發現也可能適用於兒童,因為“知道或感覺到自己超重以及對身體不滿意會帶來壓力。”
科普蘭的小組建議最初推動了許多“肥胖信”的發出,他本人對這些信件能否單獨引發多大改變持懷疑態度。“那些傾向於奏效的事情,無論是菸草控制還是飲食改變問題,都是在一天中的多個時間和多種場合發生的、具有多個組成部分的干預措施,”他說。僅僅採取像信件這樣的單一組成部分,“在我看來,是一種非常薄弱、自欺欺人的改變態度和行為的方法。你需要一套更強有力的干預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