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情緒具有傳染性

人們在其動態訊息中看到的正面或負面帖子的數量受到了操縱,並被發現會影響使用者後續帖子的內容

在 Facebook 上閱讀令人愉快或沮喪的帖子會影響你自己的情緒嗎?根據這家社交網路公司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Facebook 從超過 68 萬用戶的動態訊息中刪除了正面帖子時,這些使用者釋出的正面帖子減少,負面帖子增多。同樣,當負面帖子被刪除時,情況則相反。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提供了實驗證據,表明即使沒有直接互動或非語言暗示,情緒也可能具有傳染性。[Facebook 十大黃金法則]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作者在 6 月 17 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上的研究中寫道:“這些結果表明,他人在 Facebook 上表達的情緒會影響我們自己的情緒。”

情緒的傳染性

情緒狀態可以在人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傳播的想法,被稱為情緒傳染,這在之前的實驗室實驗中已經得到證實。一項研究發現,持久的情緒,如抑鬱和快樂,可以透過現實世界的社交網路傳播,但這些發現一直存在爭議,因為它基於相關性證據,並且無法排除其他潛在變數。

Facebook 的研究人員決定在其線上社交網站的使用者中尋找情緒傳染的證據。Facebook 使用者經常在該網站上表達情緒,他們的朋友可以在自己的個人動態訊息中看到這些情緒。

在這項於 2012 年 1 月進行為期一週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隨機選擇了 689,003 名使用英語瀏覽 Facebook 的使用者,並操縱了人們在其動態訊息中看到的正面或負面帖子的數量。他們從一組人中刪除了正面帖子,從另一組人中刪除了負面帖子。(該公司表示,Facebook 的《資料使用政策》構成了對該研究的知情同意。)

研究人員沒有閱讀實際帖子的文字,而是使用語言和單詞計數軟體來確定帖子是負面的還是正面的。然後,他們從使用者的時間線帖子中刪除了部分正面或負面帖子。

平均而言,包含正面詞語的帖子(47%)大約是包含負面詞語的帖子(22%)的兩倍,因此研究人員按比例刪除了每種型別的帖子。例如,他們可能會為一個使用者刪除 4.7% 的正面帖子,為另一個使用者刪除約 2.2% 的負面帖子。

然後,研究人員測量了每個研究參與者在實驗期間在自己的帖子中使用的正面或負面詞語的百分比。該團隊分析了超過 300 萬個帖子,其中包含超過 1.22 億個單詞——400 萬個正面詞語和 180 萬個負面詞語。

他們發現,動態訊息中正面詞語被刪除的人釋出的正面帖子減少,負面帖子增多,而負面詞語被刪除的人釋出的負面帖子減少,正面帖子增多。

研究人員表示,此外,在動態訊息中看到較少情緒化帖子的人總體上表達的情緒也較少。

網路情緒

研究結果表明,即使兩個人之間沒有面對面的互動,情緒傳染也可能發生在線上社交網路中。作者寫道:“我們表明,僅僅‘聽不到’朋友透過 Facebook 表達的情緒就足以緩衝自己免受其影響。”

Facebook 使用者不僅僅是透過減少釋出正面或負面帖子來模仿朋友的情緒;這些使用者經常表現出與其動態訊息中省略的情緒相反的情緒。

更重要的是,非語言行為或肢體語言似乎不是情緒傳播的必要條件,研究表明。僅文字就足以產生影響。

有趣的是,這些發現也挑戰了這樣一種觀點,即看到他人的正面帖子可能會對人們產生負面影響,因為這會讓他們將自己與朋友進行比較。相反,研究人員發現,在動態訊息中看到正面帖子會促使人們自己釋出更多正面帖子。

研究人員表示,考慮到可能影響情緒的日常經歷範圍,這些影響雖然很小,但仍然很重要。即使是小的影響,也可能在像 Facebook 這樣龐大的社交網路規模上產生巨大的後果,因為線上訊息可能會影響線下的情緒。

作者寫道:“情緒與身體健康之間有據可查的聯絡表明了這些發現對公共衛生的重要性。”


版權所有 2014 LiveScience,TechMediaNetwork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重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

Tanya Lewis is a senior editor covering health and medicine at 大眾科學. She writes and edits stories for the website and print magazine on topics ranging from COVID to organ transplants. She also appears on 大眾科學's podcast Science, Quickly and writes 大眾科學's weekly Health & Biology newsletter. She has held a number of positions over her eight years at 大眾科學, including health editor, assistant news editor and associate editor at 大眾科學 Mind. Previously, she has written for outlets that include Insider, Wired, Science News, and others. She has a degree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from Brown University and one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Follow her on Bluesky @tanyalewis.bsky.social

More by Tanya Lewis

LiveScience is one of the biggest and most trusted popular science websites operating today, reporting on the latest discoveries,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and fascinating breakthroughs that impact you and the wider world.

More by LiveScien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