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母親告訴你和別人說話時要看著他們的眼睛是有原因的:眼神交流傳達重要的社交暗示。然而,當有人注視你的目光超過幾秒鐘時,這種體驗可能會呈現出不同的意味。新的研究闡明瞭影響我們喜歡或厭惡長時間目光對視的因素。
研究人員長期以來都知道,眼神交流是一種重要的社交訊號。我們對其重要性的認知甚至可能是與生俱來的。一項研究發現,五天大的嬰兒更喜歡看直接進行眼神交流的面孔,而不是目光移開的面孔。“眼神交流在社互動動中提供了一些最強烈的資訊,”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瓦克分校的社會心理學家詹姆斯·沃思解釋說,因為它傳達了關於情緒和意圖的細節。(缺乏眼神交流是嬰兒和幼兒自閉症的早期跡象之一。)眼神交流的力量非常強大,根據沃思共同撰寫的一項 2010 年的研究,如果有人甚至在短時間內避開你的目光,你可能會感到被排斥。
但是,是什麼決定了我們對長時間眼神交流的感受?最近的一項研究探討了這個問題。在 2015 年 5 月的視覺科學學會會議上展示的研究中,倫敦大學學院的心理學家艾倫·約翰斯頓和他的同事收集了 400 多名志願者關於他們性格的資訊。然後,受試者在觀看演員的影片片段時,表明了他們的舒適程度,這些演員似乎直接注視著他們,時長不等。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約翰斯頓和他的同事發現,平均而言,受試者喜歡演員與他們進行 3.2 秒的眼神交流,但如果受試者覺得演員看起來值得信賴而不是具有威脅性,他們可以接受更長的時間。“目光傳達了你是一個被關注的物件,而關注與意圖相關,”約翰斯頓解釋說——因此,如果有人看起來具有威脅性並注視著你,那可能表明該人懷有惡意。這個想法可能有助於解釋 2013 年發表的一項有爭議的研究的發現,該研究報告稱,當人們受到不與他們進行眼神交流的人挑戰時,他們更有可能改變對政治問題的看法。如果挑戰者進行了眼神交流,他們可能會顯得更具威脅性且更不值得信任。
我們對長時間眼神交流的反應可能與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有關。約翰斯頓和他的同事發現,受試者認為自己越合作和熱情,他們就越喜歡眼神交流持續更長時間。約翰斯頓推測,一個人在社交上感覺越舒適,他就越可能“享受目光對視的親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