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可能提高食物中的毒素含量,科學家警告

聯合國報告稱,小麥和其他作物會產生潛在毒素以保護自己免受極端天氣的影響

作者:Kagondu Njagi

內羅畢,5月31日(湯森路透基金會)—— 科學家警告說,隨著食物作物努力應對更極端的天氣,它們正在產生更多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可能對食用它們的人類和牲畜造成健康問題。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的一份新報告稱,小麥和玉米等作物正在產生更多的潛在毒素,以此作為保護自己免受極端天氣影響的反應。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我們的獲獎新聞,以支援我們的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世界塑造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根據在內羅畢舉行的聯合國環境大會會議上釋出的一份報告,如果長期食用這些化合物,會對人類和動物有害。

“就像人類在面臨壓力時所做的那樣,作物正在對乾旱條件和溫度升高做出反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首席科學家兼早期預警和評估司主任傑奎琳·麥格雷德解釋說。

例如,在正常情況下,植物會將吸收的硝酸鹽轉化為有營養的氨基酸和蛋白質。但報告稱,長期乾旱會減緩或阻止這種轉化,導致更多潛在問題的硝酸鹽在植物中積累。

報告稱,如果人們在飲食中攝入過多的硝酸鹽,會干擾紅細胞在體內輸送氧氣的能力。

報告稱,在壓力時期容易積累過多硝酸鹽的作物包括玉米、小麥、大麥、大豆、小米和高粱。

乾旱,然後是雨水

報告稱,一些受乾旱脅迫的作物在隨後暴露於大量雨水並導致快速生長時,反過來會積累氫氰酸,更常見的名稱是普魯士酸。

普魯士酸——一些化學戰中使用的成分之一——會干擾人類的氧氣流動。麥格雷德說,即使是短期暴露也可能使人衰弱。

報告稱,木薯、亞麻、玉米和高粱等植物最容易積累危險的普魯士酸。

麥格雷德說,2013年肯亞和2005年菲律賓都報告了人類硝酸鹽或氫氰酸中毒病例。據當地媒體報道,在肯亞,沿海基利菲的兩名兒童在食用木薯後死亡,原因是極端降雨後木薯中的普魯士酸含量升高。

科學家表示,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會影響植物作物並增加肝損傷、癌症和失明風險的黴菌,以及導致胎兒和嬰兒發育遲緩的黴菌,也正在隨著氣候變化導致的不斷變化的天氣模式而蔓延到更多地區。

麥格雷德說,發展中國家每年約有 45 億人接觸到黃麴黴毒素,儘管數量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監控,而且數字還在上升。

報告指出,“我們才剛剛開始認識到熱帶和亞熱帶發展中國家農民面臨的與毒素相關的問題的嚴重性。”

報告補充說,“隨著溫暖氣候區向兩極擴張,溫帶地區國家正面臨新的威脅。”

據國際畜牧研究所稱,2004 年,肯亞遭受了嚴重的黃麴黴毒素中毒爆發,在長期乾旱之後,影響了 300 多人,並導致 100 多人死亡。

歐洲面臨風險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稱,如果全球氣溫至少升高 2 攝氏度,歐洲當地種植的作物將面臨越來越大的黃麴黴毒素風險。科學家認為,世界目前正朝著氣溫升高 3 攝氏度以上邁進。

世界衛生組織歐洲環境與健康中心的 Dorota Jarosinska 在接受湯森路透基金會採訪時表示,作物中增加的毒性化合物可能會對世界衛生系統產生重大影響,這些衛生系統已經在與糧食不安全的影響作鬥爭。

非洲人口健康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Alex Ezeh 表示,作物中毒素的增加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

他在接受採訪時說:“有毒作物會導致人類出現神經系統疾病,但最大的挑戰是癌症的發生率。”

該報告提出了一份包含八個想法的清單,農民和農業專家可以採用這些想法來嘗試限制更多作物毒素造成的損害,例如繪製汙染熱點圖並建立關於其所在地區毒素當前狀況的更好證據。

科學家還建議,開發旨在應對極端天氣的作物品種可能有助於減少食物中有毒化學物質的含量。

麥格雷德說:“國際農業研究磋商小組的研究中心正在開發適用於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各個地區的種子。”

(Kagondu Njagi 報道;Laurie Goering 編輯 :; 請註明湯森路透基金會的出處,該基金會是湯森路透的慈善機構,負責報道人道主義新聞、氣候變化、婦女權利、人口販運和財產權。訪問 http://news.trust.org/clima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