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恆星形成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恆星顯然可以在超大質量黑洞附近的極端環境中形成,天體物理學家報告稱。近紅外研究表明,在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0.3光年範圍內存在約100顆大質量恆星。如果這些恆星是在其他地方形成並旋入的,那麼它們應該伴隨著數萬顆小質量恆星。黑洞周圍的小恆星也應該是強烈的X射線源,但研究人員指出,從銀河系核心周圍發出的X射線最多隻能代表1,000顆這樣的恆星。因此,他們得出結論,大質量恆星必定是在黑洞附近形成的,可能是透過周圍吸積盤的碎片化形成的。“理論家們長期以來都認為這是可能的,”英國萊斯特大學的謝爾蓋·納克什金說,他是即將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發表的論文的合著者。

JR Minkel 曾是《大眾科學》的新聞記者。

更多作者:JR Minkel
大眾科學雜誌 第293卷 第4期本文最初以“極端恆星形成”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 第293卷 第4期 (), 第33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1005-33a
© .